自古以來,婆媳關系都很復雜,隨著時代的發展,受各種新思潮的沖擊,婆媳之間的矛盾也隨之而升級。第一次聽到“婆婆”這個詞,還是在高中的時候,同學母親當年的故事至今記憶猶新。
1.那個發生在20世紀的婆媳暴虐故事
同學梅花的母親是90年代婆媳關系不和下的犧牲品。在云南的農村,人們的思想是比較封閉和落后的,重男輕女的思想也相當嚴重!梅花的母親當年生下她后,又生下個妹妹,連生兩個女兒的她并沒像當今的女性一樣受到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帶著女兒的她受盡了婆婆的嫌棄眼色、老公火上添油的辱罵,這一切她為了女兒忍了……。最嚴重的一次,是在一次爭吵后,婆婆竟然聯合他兒子給她灌了大糞,這次她實在忍無可忍……。
2000年初,梅花母親離開了那個充滿噩夢的地方只身到了另個小鎮,打零工的她認識了梅花嘴里的“后父”,一個視她如寶的人。神奇的是婚后第二年梅花母親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多年后聊起,梅花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我知道那是替她母親深深祝福的笑!
這個故事聽起來駭人聽聞,有點極端,但她確實在中國的某個偏遠的角落發生了,而且不止一起。
2. 21世紀的我們如何相安無事
如今的我已為人母,并面臨了要婆婆來帶孩子一起生活的現實,當時的心境真是喜憂參半,喜的是覺得給婆婆帶比保姆放心多了,畢竟是他親孫子,尤其是看了“杭州保姆案”后;憂的是每每想到梅花母親的命運,還是有點后怕。婆婆來了后,發現自己想多了,很幸運生活在這個時代,月子里有婆婆和母親無微不至的呵護和關懷,伴隨著寶寶茁壯成長。但隨著孩子的長大慢慢發生了變化……
都說我們這代和老人教育孩子的思想不一樣,直到孩子一歲多會說話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后,和婆婆逐漸有了不能說的“小分歧”。比如夏天洗澡時,我們覺得要給孩子用沐浴露,婆婆就不愿意,說那個年代孩子都不用,用了對孩子不好;孩子發高燒了,從書上看到說要給孩子減衣散熱,婆婆就覺得要多穿點捂著……類似爭議不勝枚舉。漸漸,心里的疙瘩越積越多,如何解開呢?
3. 與婆婆和諧相處的秘籍心法
公司在推崇《思利及人的力量》一書,其中一個要素是“換位思考”,受此啟發,覺得這其實也可以用到婆媳關系處理上,悄悄的實踐了,發現效果不錯,總結為三個小心法:
A.看出發點
看出點是換位思考的一種具體方法,所謂出發點,指的是人們做事的目的。不管是洗澡是否用沐浴露,還是發高燒衣服是該增還是減,看回出發點,婆婆的目的和我們一樣都是為了孩子好,換一種角度思考,反而增進了婆媳之間的信任,何樂而不為呢!
B.共同目標
在工作中我們都知道團隊要有共同的目標,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不管有什么爭議,我們和婆婆之間一定有兩個不爭的共同目標---她兒子和孫子,這兩個人都是你們的至愛,既然都是為了他們,何不攜手向前營造更好的家庭氛圍呢?
C.用心對待
記得每次特殊日子,婆婆都會貼心的蒸紅糖雞蛋,下班回到家看著碗里熱騰騰的“愛心”心里暖暖的。其實只要用心對待,好好珍惜,一切都是美好的。
懂你,莫過于用心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