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一事無成的三個原因——《悅享聽·財務自由之路》
? ? ? ?今天我們聊聊很多人一事無成的原因。如果你有了一定的歲數啊,你回過頭看,實際上每個人真的是不缺少機會的,你會發現大多數人總是能夠靈活機智地躲過一次又一次機遇。
? ? ? ?不能把握機遇行動,所以肯定是一事無成的,這里面有三個原因:
? ? ? ?第一個就是人們的壞習慣。人們習慣于找借口,而不是找到自己要去把握機會的理由,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對任何機會都有一種半自動的反應:在成長過程中歷經艱辛的人,他的第一反應就是破壞性的批評,破壞性批評會觸發對被批評的人產生憤怒和消極,這個就是心理癌癥。
? ? ? ?這一類人啊,面對一個機會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就是“誒?還不錯?!本o接著第二個反應就是“但是我不行”,“因為這個……因為那個……”他們隨口能說出所有老掉牙的借口:“我的時間不夠”啊,“我沒有錢”呀,“我的學歷不行”,“我現在的工作已經夠累的了”……人們是如此擅長和習慣找借口,以至于在不知不覺之中和一次又一次的機會擦肩而過。
? ? ? ?人們一事無成的第二個原因是舒適區域。人們會努力達到某個舒適地帶,或者是他們逐漸不知不覺的進入到某個舒適區域——有的時候也并不是多舒服,只是他習慣了或者適應了。在舒適區里不愿意出來呢,這是一種懶惰——典型的思想上的懶惰。
? ? ? ?在2006-2007年年間呢,蘋果公司推出了蘋果手機iPhone,這款手機具備之前任何一款移動電話所不具備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新功能。諾基亞和黑莓的高級管理層看了這款手機,然后說:“這就是一時的狂熱,是專門為希望擁有社交媒體,可以聽音樂、能跟朋友交流、拍照片分享照片這些孩子設計的。”他們就直接把它忽略了,在同一年,黑莓將研發經費砍掉了一半,因為他們說“我們沒有必要更新或者改進我們的手機了,我們已經有了全球業務市場的49%”,當時確實是這樣,諾基亞那曾經占據了全球移動手機市場的50%,他們說:“我們不需要改變任何東西了,每個人都喜歡我們的產品,他們怎么會不喜歡呢?我們是世界上最大、最好的手機品牌?!?/p>
? ? ? ?5年之后,這兩個公司都消失了,因為他們沒能走出舒適區,他們沒有意識到蘋果手機這樣的新技術改變了整個通訊世界。他們說一個普通人擁有一臺iPhone6,它的計算能力是1947年所有第一代計算機加起來的計算能力的十億倍,也就是說當今時代的人口袋里就裝著10億倍的能力,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非比尋常,如果看到這種快速的變化,你都無法想象5年之后,我們用手機可以實現什么。
? ? ? ?所以,舒適區是一個巨大的殺手!你必須問自己:“現在的我是不是在拒絕接受這個不斷改變的世界,從而阻止了自己的進步呢?”
世界確實是在改變啊,今天我們正在使用的所有產品和服務,在5年之內會有80%被廢棄并從市場上消失,然后被嶄新的產品服務人和公司所替代,80%的工作也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 ? ? ?人們一事無成的第三個原因就是對失敗的恐懼。具體表現就是說“我做不到、我不能、我想去做但是我不行”。
? ? ? ?成功人士會把話反過來說:“我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可以做這個,我可以做那個,那不過就是一個新的技能”,他們的整體觀念就是:我可以做到,唯一的問題就是我怎樣去做、從哪里學。他們從來沒想過自己做不了某件事;而很多失敗者的恐懼可能來源于兒童時期或者早期失敗中所受到的破壞性的批評。
? ? ? ?今天我們播音的重點就是大多數人一事無成的三個原因:找借口的壞習慣、安于現狀的懶惰和恐懼。
〖感悟分享〗
? ? ? ?現實社會中,許多人到了晚年,回首往事卻一事無成,他們不是缺少機會,而是一次又一次靈活機智地躲過了機會。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找借口的壞習慣,二是因懶惰躲在舒適區域,三是對失敗的恐懼。三個原因是互相聯系的。
? ? ? ?習慣找借口的人,在機會面前,每次都有充足的理由讓自己不去行動,錯失時機;躲在舒適區的大多數人,只是習慣或者適應了舒適區的生活,也習慣了辛苦,其實并不是真正的舒服;恐懼失敗的人,為了不讓自己在行動中失敗,堅持與“我做不到、我不能、我不行”相伴左右。這些人只能一直過著以前的生活,不會有任何變化,也不會有什么好的結果。
? ? ? ?所以,我們要不斷學習成長,提升認知,拋棄借口,抓住機會,積極行動,走出舒適區,勇于挑戰失敗,變“我不能”為“我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就能讓自己做出改變,有所成就,并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