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尤其是對于農村孩子而言,小時候,成績好的孩子總是能夠受到或多或少的優待,最典型的就是成績好的孩子去找另外一個孩子玩,家長就會很高興的說就在房間里啥的,你進去吧,還滿臉的欣喜。 一個成績不好的孩子去找他玩,家長就會一臉嚴肅的說沒在家呀,不知道去哪了。
其實家長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怕成績不好的孩子帶壞自家的小孩(在家長眼里,成績變差就是帶壞)。總而言之,成績好就會更受家長歡迎!
但是,所有的優待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就拿我自己做例子,從小成績就一直算好的,所以從小也就特別受家長們的喜歡,家長每次都是笑口常開,也總是夸我聰明什么的,當然也少不了問我的成績,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他們的眼神,言辭發生了些許變化,當你的成績有滑落的時候就會有點蔑笑,不懷好意那種。尤其是中高考,一旦失落,就會成為全村的討論重點,有些人也會不懷好意的說,平常不是說成績有多好多好,還不是沒考到重點高中,一本啥的,一股尖酸刻薄的味。
然后,接著是大學,在他們眼里總是認為大學生有多么多么厲害,出來工作那工資沒有10000好歹也有8000吧,一旦,當你說你現在工資也就3000多時,那副嘴臉,是最難忘懷的,有一絲輕蔑,有一絲竊喜。輕蔑的是大學生也就那樣,也沒多牛逼嘛,還不是賺那么點錢;竊喜的可能是幸好我當初讓我孩子直接去打工,看,現在工資照樣比他高。 或許也是一種平衡吧,平衡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也沒差嘛,甚至還混的更好。
也就是這種可怕的思想,造成了一種現象,越看越多的大學生不愿回老家,一方面是因為不想看村里人那副瞧不起人的嘴臉,另一方面確實也存在一些對自己“不爭氣”的無法面對。所以像我鄰居家的孩子,一年大頭幾乎不回來,過年難得回來也就是待在家里,不怎么出門。
哪有人喜歡孤獨,只是不想面對失望
但是,其實我們都知道,大學生現在一抓一大把,根本不再有什么特別大的優勢,所以許多大學生一畢業,工資也就3000左右,畢竟也是剛剛畢業,其實對我們大學生而言,也能理解,也很正常,但是村里人就不會考慮那么多。
其實農村和城市差的僅僅只是一份知識,但那卻是最為關鍵的!
就像愛迪生而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是我們卻不知道那百分之一則是本質區別!
所以,我也特別希望,大家能夠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理解,不再是相互比較,比家世、比老公、比孩子;問成績、問工資、問年齡……而是多一句真誠的問候,在外面,還好嗎?
你,在外面,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