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對于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通過努力,有較大的機率改變自己的命運。是的,我并不否認這個觀點,一個人的出身不一定會決定一生的命運,但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一個人的格局。
01
大學初始,我認識了班里的同學小麗。事實上,她算是我們學院里的小名人。暑假的時候,她活躍在各個專業的群里,群里最積極發言的就是她了。一開始,她給我留下的印象是:過于活潑。
一次偶然,我倆在學校附近取快遞的地方相遇,正好是飯點,因此就順道一起去吃個晚飯。晚飯上,氣氛略顯尷尬,彼此在吃各自的飯,玩各自的手機。我不斷在尋找話題,希望能打破僵局,但她卻有一句沒一句地隨意應付我。正在苦惱的時候,我突然想起,就在暑假,我剛去了上海旅游,我靈光一現,決定跟她分享旅途的趣事。我越說越興奮,但她的頭卻越來越低,但當時沉迷于敘述中,沒有及時發現她的變化。事后,我以為是我沒有照顧她,讓她多說話,而導致她不悅。
之后的時間里,我們都不曾有過交集,直到一次在衛生間里,我聽到了這樣的對話:“我看你好像不太喜歡李靈(我)啊,她怎么你了嗎?”同學A說道。“切,她?跟她有什么好說的,以為自己是南方來的就多了不起一樣,又說她家鄉多好,說自己去上海旅游,她以為自己是誰啊?有什么好炫耀的?上海有什么好的?人多,房又貴,我才不去那些地方,我家那才叫好,種種地,養養豬,放放羊,多好!”小麗回答。
這時,我才知道,原來我的暖心分享在她眼里是炫耀。她來自農村,對于她而言,我所說的是她未曾接觸過,也不敢接觸的東西。我曾經問過她,她以后想到哪里工作,她回答說回她家那個小縣城里隨便找份工作就行。(我們是經濟類專業)我當時就感到非常差異。進入投行、銀行、證券公司不應該是最小的目標嗎?只是回去隨意找份工作,又何必花費這四年的時光呢?
也許小麗會通過大學四年的努力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過上比較舒服的生活。但她的生活環境卻影響了她的格局,她看到的東西很小,她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些得失,卻看不了長遠。
02
小米是我大學里最好的朋友,她和我一樣,也是來自南方的城市。相似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讓我們趣味相投。我也曾經問過她,未來想從事什么?她說:“我們學校只是個普通的本科院校,在就業競爭上不占優勢,首先得考研,努力考個211大學。接著再考各種金融類的證書,研究生畢業爭取能進四大。”
她對自己有著非常清晰的定位和認知,她規劃自己的未來,經常參加各類社會活動,也經常關注社會動向。她從不糾結于眼前的茍且,她描繪著的是未來的藍圖。
03
她們兩個鮮明的對比,讓我有了很多的思考。我們總說,不要在意一個人的出身。但事實上,生活環境影響著一個人的言行舉止。
就拿剛才的兩個朋友來說。小麗的父母都是農民,文化水平不高,家里條件不好。她的父母對她的溝通交流大多是如何種地,養家禽。因此,她的眼光也僅是停留在我要如何親自種好地。而如果說她的父母告訴她要學如何規劃用地,如何利用機械進行現代化農業……對她未來的格局是不是會大一些?
小米的父母是商人,家庭條件優越,從小就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這樣一個富裕的家庭里,她的父母卻沒有放任孩子,而是從小學習四書五經,在學業上要求嚴苛。經常會跟她講社會上發生的事情,給她傳授自己的人生經驗……在這樣用心的培養下,小米的格局怎能不大?
上面說的生活環境包括生活條件和后天教養。生活條件是天生,我們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父母,選擇自己要去到怎樣的家庭,當然,家庭條件是一個重要因素,畢竟富裕的家庭會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平臺培養孩子。但我依然認為后天教養是最重要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確實決定了孩子的人生觀和格局。而這其中,我認為父母的教育帶給孩子的是思考的能力。思考的深度決定格局的大小,眼光的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