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作者是一位復旦大學醫學博士、美國德州貝勒醫學院神經科學博士后,是美國范德堡大學皮博迪教育和人類發展學院心理學碩士,并在38歲接近40歲時一切歸零,攻讀心理學,勇于追求自己所想的海藍博士。
這本書中,溝通和理解是主基調。作者從發現人生的痛苦多來自于與人的關系入手、與自我的關系、職場關系,引領我們進行自我梳理、自我發現,使我們最終認識到:困惑和坎坷都是生命的提醒,痛苦是靈魂被困擾的吶喊,也是智慧的開始,這一切都讓我們更加親近真實的自己。提供能在變幻無常的生活中,學會遇到苦難和不如意時,不對抗、不逃避,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那么,人生不管如何跌宕起伏,我們都能活的安心快樂!
如何與你不想要的和平共處
生活不易,且人人如此。幸福不是如何得到你想要的,而是如何與你不想要的和平共處一室。
我們的大腦具有一個與生俱來的結構,就是發現問題,關注負面的東西,心理學把它稱作“負面偏好”,這是人類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出于生存需求逐漸形成的。它有助于生存,但不利于幸福。幸運的事,很多科學研究已經表明,通過大腦訓練,尤其是每日靜觀鳴響,有助于我們更充分地活在當下,提升幸福感,使生活更有效率。
幸福是學會在生活中與不能改變的一切和平相處。在每個你不喜歡的人、事和環境后面,看到自己需要成長學習的功課,接受現實,改變自己。
當人生不盡如意時,不要數落別人的不是,而是要馬上思考:我需要提高什么?學習什么?當我們試著學習接納每個時刻的不如意和不完美時,痛苦就會悄然減弱,甚至消失。
做由心而發的事
人生是一次單向的旅程,沒有回頭和重來的可能。我們無法把控環境和他人,但我們始終都可以把控自己。
看到海藍博士在職業生涯頂峰時依然放棄了所有而選擇做一個一文不名的學生,從零開始時,我明白了,一個人,只要想做由心而發的事情,任何時候都不晚!她還說人生只漲不跌的投資就是學習和成長!也是這句話深刻刺激到自己,在有些迷茫的時候,不知道怎么去做決定的時候,那就跟著自己的內心指引,繼續深入學習自己喜歡的營養學!
幸福之道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每天都很忙,忙工作,忙學習,忙賺錢,忙買房,忙買車,忙和朋友喝酒吃飯,忙看微信,忙打電話,忙考試,忙升職,忙孩子上學,還有的忙公司上市、忙升官。在各種各樣的忙背后,人們究竟在忙什么?為什么忙?其實,人生都在忙幸福!我們這樣做后,真的離幸福近了?
據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指出,“中國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60%~80%花在臨死前一個月的治療上!”我們為什么不能在來得及的時候從源頭把握自己的命運?而是再沒有可能挽回的時候,傾家蕩產,人才兩空?人生最重要的事業是經營關系關系是一生的事業!關系好了,一切都容易好。
生命說到底是一場綻放自己、豐富自己的體驗。在提高自己、幫助別人的體驗中最容易感受到豐盛、充實和持久的幸福。而幫助別人不一定是很大的事,比如上電梯時,等一下后面的人;擠車時,讓著急的人優先;也可以是善意的眼神和微笑等。
幸福不僅僅是得到了你想要的人或物,幸福更是一種能力,是能夠放下過去、少憂未來、感受當下的能力,是學會與一切不如意和痛苦和平共處的能力。
做不費力也討好的父母
在和孩子關系中,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跟孩子建立永久的親密關系,培養孩子勇敢面對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能力。想要這樣的目標,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最好的禮物就是陪伴!而陪伴才是我們對孩子最常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