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天才槍手》
最大的驚喜是四個主演,其中三個的相貌都特么……非常符合現實生活中的形象。這不是化妝或者演技就能完全覆蓋的,真的是選角的功勞。之所以是三個不是四個,因為班克這種人我從來沒在現實中見過。
長相非常樸素,眼睛小也不出挑的小琳,剛出場的時候戴一副細邊框的眼鏡,完完全全就是印象中的學霸應該有的樣子(而且非常符合我的審美)。之后格蕾絲給她摘眼鏡拍照,我還覺得摘了沒有戴上好看。但是看到后面,尤其是去悉尼之后,非常明顯的對比,小琳變漂亮了,而這是一種細框眼鏡不會出現的漂亮。但我觀察一番并不是妝容上面的變化,而是服裝和氣質,不得不夸一下演員的演技。
四個主演每一個都很好地體現了少年感,給人一種“他們還嫩”但是“我們都能看出他們日后的樣子”各人在“還嫩”這點上都是統一的,包括巴用一種我非常熟悉的言語請求小琳的幫忙,以及小琳跟校長吵架“靠學校賺錢的我可比不上你們”“是學校先騙人的”,還有格蕾絲恰到好處地利用自身優勢謀取利益卻連自己都沒有注意到這點的行為。
巴和格蕾絲在游泳池里懇求小琳幫忙作弊,說道“我們這些笨蛋”,我突然很有感觸。認認真真學習的學生沒有人會說自己是笨蛋,但巴這么說,一是因為他并不在乎,二是因為他要討好小琳,最先需要讓小琳在言語上感受到優越感和尊重。
電影三次出現了鏡子鏡頭,都是小琳站在兩面鏡子中間反射出無限空間,一次是剛開始時候的假審訊鏡頭,一次是她和格蕾絲吃完飯拿著STIC學習資料下樓之后,還有一次不記得了,望提醒。我不知道這個鏡頭在隱喻什么。
一個細節,同樣是一次考試三千泰銖,班克想也沒想就拒絕了,小琳則開始考慮,這明顯是因為小琳已經有過一次作弊經驗。第一次,在小考試里傳一次選擇題答案給自己閨蜜,這本來不算什么,很多人學生時代都這么做過(不過我沒有,我干過的最絕的事情是有次考試有人傳紙條問我一道題,我把用得上的物理公式都給她寫好然后寫“自己做”傳了回去,不知道那個女生怎么想……)。而在這之后,五個人,十幾個人,幾十個人,最后發展成大規模大成本的跨國作弊,就像很多事情一樣,身在其中的人不像旁觀者或者后人能飛快地察覺自己在做什么,自己處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如果在小琳一開始給格蕾絲傳橡皮的時候就告訴她她會在STIC里作弊,她一定不敢這么做。
格蕾絲同樣是一個塑造完美的人物,同時也是個貼近生活的人,相信很多人在學校里都遇到過這樣的女生:漂亮,熱衷社交,喜歡和學習好以及家境好的同學一起玩,看起來溫和無害,成績不好但大家依然喜歡她,不會覺得她就是個差等生,讓人討厭不起來,家境中等偏上,有一個有錢的男朋友和一個男朋友那邊的富二代朋友圈。她還沒有到很有心機,做每件事都打好算盤計劃好了應該怎么做會有什么后果的程度,但這種天賦已經在她身上逐漸顯露出來。
這種女孩從來都不討人厭,但是把她們做的事情全部擺開,似乎也不是那么容易讓人接受。讓格蕾絲自己來說,她也不會覺得她只是在純利用小琳,她和學霸交朋友是為了某些好處。格蕾絲的家庭明顯比小琳好,但遠遠不如巴,否則不會有“資助免費陪巴去國外留學”這段。有人說巴的父母明顯只是以為格蕾絲成績很好要利用她,完事就會把她一腳踢開用“門不當戶不對”之類的理由來阻止他們真的結婚,我個人覺得這種說法很有道理,但也有父母并不在乎她怎么樣,只要兒子能好好地符合他們的預期,娶個沒啥家室的花瓶當老婆也沒什么不好,更何況這兒媳還有學霸光環。
巴則要比格蕾絲會做人很多,但和她一樣,沒有到精打細算的地步(電影里唯一精打細算的人應該只有女主),他做的事情更多出自本能和天賦,在富裕家庭中養成的絕妙的交際方式,非常圓滑且活潑,不討人嫌同時還能達到自己的目的。有一對嚴格且很在意學習成績的富一代父母,因此非常害怕父母,更是因此才產生了他“寧愿花錢作弊也要拿到好成績”的想法。
跟很多人不一樣的是,我倒是覺得那群富二代能不能去波士頓留學不是什么大事,因為波士頓大學這種buff不是加在每個人身上都有效的,加在他們身上基本等同無效,他們留不留學都一樣,反正他們不會學到任何知識,頂多認識幾個新圈子的富二代,畢業了回來繼承家業。而放在小琳、班克身上就不一樣了。
最后說班克,我仍然覺得他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人,這種人不應該叫男神,得叫天使。我要是有幸能在高中時期遇到一個這樣的男孩子,就不會帶著一顆老尼姑的心進大學了。可惜我沒有這么幸運,或者生活中本來就不存在這么好的男生。
“小琳無論受到什么懲罰都是活該,而班克只是倒霉。”這句話可以概括我對他的心情。他從頭到尾沒有一次是主動越界,總是被逼。第一次完全出于好意,不想小琳的卷子被不勞而獲的人偷抄,才好心提醒,他沒有想到會導致小琳失去競爭留學的資格,而實際上即使小琳資格被取消也不應該有什么不滿的,多方面考察的留學資格,在人品這方面,班克就是勝小琳一籌。
不過小琳就不這么想了,小琳一開始大概以為班克是故意舉報消滅競爭對手,所以她才會在班克家洗衣店說“一切都是因你而起,你要對這些負責。”
而這句話在天橋上班克對她說回來了,但小琳是根本沒辦法負責的。因為小琳導致的巨大人生崩潰在此時兩個人都沒有清晰地意識到。
他是一個獲了獎都要把證書擺在爸爸遺像前的人,考試前一天不復習也要幫母親工作,他的夢想非常簡單了,僅僅就是讓家里過得好一點而已。在被無緣無故暴打扔到垃圾場錯過考試之前,他的未來可以說是一片光明的,可以穩穩地拿獎學金干干凈凈地出國本碩博連讀,然后就像他自己的計劃一樣,找一份好工作,改善家里的條件。
而他經歷這一場巨變的唯一原因,就是他足夠優秀。
很多人會提到小琳有一個非常好的父親,足以把她從懸崖邊拯救回來,但班克沒有。可是也許班克曾經是有的,記得他提過,從小和父親玩記憶游戲。天才不是天生的,也是培養的,可惜這位父親早早去世了。
我在安慰過無數看到結局接受不了的妹子之后產生了一種奇怪的心理:現在越想越樂觀了。結局的那一段,可以看到班克拿到錢做的事情,居然只是給家里買了新洗衣機、買了新摩托車,我覺得從這點就能看出他對錢的貪欲仍然沒有戰勝他的初心。在廁所里臨場要錢是完全出于貪欲,但是這處的欲望在之前和之后幾乎沒有任何體現。班克發現是小巴雇人打他之后憤而離開,然后看到了一個廣告牌,字幕上書:洗衣店的未來。
總是身不由己。
他說到“那筆獎學金是我的夢想”的時候我居然哭了,整場電影我都沒有過那么波動的感情。
后面說的1000萬泰銖的大生意,我認為是出于報復心理的一種破罐破摔行為,其實他并沒有那么多要花錢的地方,考試之后買完了全部想買的,估計連自己的100萬都沒花掉一半吧。他也不會不清楚做太大了仍然是有可能進監獄的。幾天之前,他坐在隔離室里面,還對小琳笑了一下,讓她走。之后唯一出乎他意料的地方是他被退學,他再也沒有什么可顧慮的,還不如報復一下那群毀了他人生卻沒受到任何懲罰的人。等他冷靜下來,我仍然相信他能重回最開始的樣子。
最后說一段完全出自戀愛腦的:
小琳和班克之間有一種表現得非常隱晦,但是有跡可循的感情。屬于小琳單箭頭班克。
小琳第一次見班克就對他很有好感,假審訊里對他的評價相當高,覺得他像她父親,當天就想邀請他一起吃飯,還給他整理頭發,對他說話的態度也是屬于有好感的。還有之后知道班克被打是小巴的策劃立刻退出不干,在悉尼提出和班克合影,走近隔離室,猶豫刪除照片,還有最后握住班克的手,全都是小琳各種細微感情的流露。但是很明顯,班克一點都沒get到,他甚至不是拒絕,只是沒意識到對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