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鋪子》是茅盾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故事講述了在多重壓迫下的林家鋪子倒閉的全過程。
林家鋪子是一家雜貨鋪,店鋪老板林老板是個勤勞本分的人。林老板從祖上繼承了這間店鋪后就一直盡心經營,在店鋪遭遇嚴重的經濟問題時,也想出各種辦法解決危機,無奈最終還是只能帶著女兒跑路,留下妻子與伙計壽生來處理店鋪倒閉后的問題。
林家鋪子的倒閉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戰事導致的經濟蕭條,二是當權者的敲詐勒索,三是謠言帶來的各方逼迫。
關于第一點,由于戰事,鄉下人的收成也被地主、債主等逼走,他們自己也得花錢買糧吃,自然沒有閑錢去買其他的日用百貨。少了這一批顧客,林家鋪子的生意當然也就比不得從前。另外,在戰爭年代,貨源的價格也高,這無疑增加了生意的成本。除了鄉下顧客外,剩下的便是鎮里的顧客,為了賣出貨物,抵掉日常開銷,林老板不得不虧本甩賣,這才讓店鋪多少有些營收。但其實賣的越多,虧的也就越多。
關于第二點,在店里本就處于虧本狀態時,當權者又以不能賣東洋貨為由,說要封存林家鋪子。可實際上,這不過是他們勒索的一種手段,只要交足錢,就可以繼續做買賣。林家一家的生計都指著這個鋪子,無奈,林老板只能拿出家里的東西去當,湊夠錢以換取店鋪的重新開業。
關于第三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虧本售賣,店里的很多東西都斷了貨,但林家鋪子已經沒有現錢去進貨了,如果沒有貨,那還做什么生意呢?就在林老板不知如何是好時,伙計壽生發現了商機。由于戰事,有許多上海人逃到鎮上來避難,而這個時候,他們就必定需要毛巾、牙刷、肥皂等日用品。
林家鋪子的很多東西都斷了貨,唯獨這些日用品還有大量庫存,并且比其他任何一家雜貨鋪的都多。他們想到了把各種日用品捆綁銷售的辦法,這一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一片的蕭條中,林家鋪子的生意卻出奇的好。
但是,不知是誰在外面散布謠言,說林老板準備清空貨物,卷錢跑路。于是,錢莊不僅不肯借錢給他周轉,還逼迫他立即把之前欠的錢還清。林家鋪子的其他債主也紛紛找上門來,要求他還錢。
林家鋪子的生意雖然依舊火爆,但是每日的收入都要被錢莊拿走百分之八十,所以林老板仍然處于非常嚴重的經濟危機中。而這時,當權者又派人來把林老板抓走了,說是為了保護債主,以防他卷錢逃跑,可實際上還是趁機敲詐。
在林老板被關起來時,同行裕昌祥的掌柜便跑過來要收林家鋪子的貨,壽生當然是不愿意的,如果連貨也沒了,那林家鋪子就徹底完了。可為了救林老板出來,他只能把貨給了同行,用賣貨的錢把林老板換了出來。
面對這樣一個錢貨兩空的局面,林家鋪子只能倒閉。面對剩余的債務,林老板實在無能為力,而另一方面,年近四十的卜局長竟看上了自己才十七歲的獨女。林大娘時刻擔心自己的女兒會被人搶了去,于是決定把女兒許給壽生,并讓林老板先帶著女兒跑,自己和壽生留下來處理問題。
就這樣,林老板跑路了,林家鋪子徹底倒閉了。
林老板并非一個刻意欠賬不還的奸商,可是在多重壓力的逼迫下,他即便再努力也無法挽救林家鋪子。如果不是當權者的敲詐勒索,他的經濟情況不會那樣糟糕,如果不是謠言引來的各方步步緊逼,也許憑借著后面的好生意,他能慢慢解決債務問題。
戰事已讓人們的營生變得艱難,而其他勢力的無恥行為無疑是雪上加霜,在這樣的背景下,林家鋪子這類的小商鋪終究逃不過倒閉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