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上回說到人類在100萬年的發展進程中,從一個空有大大的腦袋卻沒有大大的智慧的食物鏈中游物種迅速爬到了食物鏈的頂端,其實和這條主線同時進行的還有一條不得不提的主線,可以說,我們能迅速爬到食物鏈頂端,下面要講的這條主線功不可沒。
我們都知道馬和驢,如果把他們套上生物學的定義的話,這兩種動物算是同一“屬”但不是同一“種”,換句話說,這兩種動物有同一個祖先,但是無法交配或交配而得到的后代不可育。這種現象并不是個案,如果仔細想想其實就能發現,哪種生物沒有一兩個和自己有差不多名字但是不能愉快啪啪啪的親戚呢?可以如果我們回頭想想我們人類,似乎就有些不同,雖然有黑人白人黃種人之分,但是似乎從未聽說過有生殖隔離這回事。
這是不是說明我們就是如此的與眾不同,進一步想,這是不是說明正是因為我們的這種與眾不同,導致我們最終崛起統治世界變得必然呢?
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智人(即現在所有人屬人種生物的學名)也有很多這樣的親戚,在廣袤無垠的東非大草原上,曾經也誕生過很多不同的人種,并且有很多人種遷移到了別的大陸,比如生活在歐洲的尼安德特人,因為生活環境寒冷所以格外健壯,又比如生活在印尼的梭羅人,GET了叢林生活技能,想比如平淡無奇的智人,這些親戚們上山能打鳥下海能捉鱉,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如果他們活到現在,耶穌說不定會說尼安德特人和智人一樣有靈魂,孔子也說不定會說要對梭羅人也”仁者愛仁“,可惜這一切都看不到了,因為大約從7萬年前開始,這些人種開始逐步的滅亡,至于兇手,據科學家考證,就是我們智人,是我們親手,造就了我們自己的與眾不同。
看到這里肯定會有朋友有疑問了,前文也說了智人相比于他的這些親戚們文不能提筆安天下,武沒法上馬定乾坤,在一個弱肉強食的世道下,怎么看似乎都只有GG(Good Game,即結束游戲)一條路,又怎么可能讓我們的這些親戚滅亡呢?再說我們智人這么熱愛和平,怎么可能干的出這事來?
諸位莫慌,聽我慢慢到來,我們不妨先來說第二個問題,智人愛好和平嘛?想想種族主義,信奉這種主義的人能因為“woc這哥們長得的比我黑”就掄胳膊挽袖子干起來,你還和我們人類愛好和平?沒錯,我們確實是在追求一個和平的社會,但是追求的就是我們熱愛的嘛?或者說,追求的就是我們一直熱愛的嘛?要我說,與其說我們熱愛的是和平的社會,還不如說我們熱愛的是在和平環境下可以快速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產業,誰不愿意多賺錢多置地呀,戰爭只是讓小部分人稱王稱霸,只有和平才是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的,由此可見,其實智人并不怎么愛好和平,只不過看在錢得分少就消停一段時間不打了。
再看第一個問題,我們是怎么讓我們的那些親戚滅亡的?這里不得不提一提這本書的主線,這本書名為《人類簡史》,顧名思義講的是人類從古到今的發展歷史,不同于市面上別的歷史書,這本書圍繞三次革命展開,分別是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以及科技革命,每一次革命都促使歷史加速發展,而最后一次科技革命更是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別的人種的滅絕,就和三大革命中的第一次,也就是被我們稱為認知革命的事件有關。
什么叫認知革命?其實就是人的認知能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說認知革命之前的智人尚且無法理解中文,無法理解藝術,那么經過了認知革命之后,他們已經變得和現在的我們沒有太大的不同的了,無論是在外表還是在認知能力上。那這種變化有什么體現呢?我覺得有三點
(1)我們的語言能儲存更多的信息。雖然有語言的生物不止我們一種,甚至能說話的生物也不止我們一種,但是沒有一種生物能像我們一樣可以在一句話中儲存這么多的信息,而豐富的信息帶來的是合作的可能。
(2)我們的語言的中心從事轉移到了人。這句話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交流獲取另一個智人的信息,比如他喜歡靠在那顆樹上曬太陽或是晚上睡覺有沒有磨牙,而這些信息,若是在認知革命之前,我們只有通過長期的接觸才能知道。當我們可以通過語言來了解這些信息之后,了解一個人的時間就變得短了,雖然這種了解不如長期生活的了解來的可靠,但是如果用來合作就足夠了。據科學家研究,我們的近親黑猩猩,不能通過語言了解彼此,所以族群數量只能在50個上下波動,而如果我們可以用語言來了解身邊的伙伴,這個規模至少可以擴大三倍,變成150個左右。
綜合上面兩點可以看出,認知革命后的語言,讓我們的合作不但有了信息來源,還有了人員基礎,如果此時有一個尼安德特人的族群遇上了智人的族群,那一個尼安德特人平均要面對三個智人,在沒有黑科技的情況下,尼安德特人絕無可能取勝!
這就是智人踏上食物鏈頂端的故事,可若是只是單純的以三敵一,并不能讓智人真正稱王稱霸,認知革命后的語言也遠遠不止這么一點小用處,預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