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幾天,我參加了一個200多人的會議,大多數是中青年,偶見幾位老人。會場在十二樓,散會后大家蜂擁而出,我也被人流裹挾著機械地挪動腳步。走到電梯和步梯的轉換處,絕大多數人選擇了乘坐電梯,三部電梯前面站滿了人。我前邊有兩位老人,其中一位對另一位說,“老哥,咱不和年輕人擠了,咱走樓梯吧!說不定比他們還快呢!”看著頭發花白的兩位老人,我也不自覺地跟著他們一起走樓梯。十二層樓,其實走起來也很快。
一朋友有次和我說現在有些年輕人,讓他去一公里遠的公司送個樣品,嫌遠,嘟嘟囔囔不愿意去,而經常在朋友圈看到他晚上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揮灑汗水的小視頻。你說,他到底是懶還是不懶啊?
是啊,有些人寧愿在健身房跑步,也不愿多走幾步路,甚至有些人是開車去健身房鍛煉,結束又開車回家。是為了鍛煉而鍛煉還是覺得只有健身房的鍛煉才高大上?(當然,有些鍛煉需要器械需要指導,家中沒有這個條件的,在此不表)
2
有次周末,我和果爸去參加一個好朋友的婚禮,當我們趕到酒店的時候,酒店門口已經被車圍得水泄不通,保安告訴我們500米外有個公共停車場,計時收費,可以將車泊在那里。我圖省事,想把車停在酒店外的馬路上,因為看到很多車都在那停車。果爸細致謹慎,沒劃停車位,又影響交通,雖然不是什么豪車,但是被剮蹭一下,也不好,還是停到停車場安心。果不其然,待我們吃完喜宴,酒店樓下路邊的車都被貼了罰單。真慶幸聽了果爸的話。
開車上路就面臨著停車的問題,那么是將車輛駛進收費停車場,還是隨意往路邊一靠?前者要付錢多走路,后者則看似省時省力。但是僅僅單純地從自己的所需出發,卻沒有考慮是否能夠以更加合適、合理,卻需要自己稍稍多付出、多麻煩一點的方式去達成目的,等到吃了罰單,挨了剮蹭,吃虧的就是自己。
3
古時候有個典故,說的是,有位年輕人挑了一擔核桃,打算進城去賣。但是第一次進城,也不知道要走多遠才能到。他看到天色已晚,擔心太晚城門上鎖,急忙拉住路人問道“何時能進城?”路人望了望他挑的一擔核桃,說:“進城有個近道,不出多久,應該可以到達。不過,依你的腳程,走穩了,大路也能行。”說完,也順手指了一下近道。年輕人一聽,有近道為何不走?拔腿就往小路趕去。哪知路雖近,但是路不好走,深一腳淺一腳的,一個不小心,這個年輕人腳下一個沒踩穩,一屁股坐地上,擔子里的核桃骨碌碌的都滾出來了,一個、二個、三個……,等他撿完核桃,天已黑透,城門早已上鎖……
站在山頭看對面山頭,感嘆:“好近啊!”,那要怎么過去呢?遵循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嗎?怕是我這話剛說出來,各位都會嗤之以鼻了。是啊,能看到不代表就能順利達到,達成目標的過程也會因人而異,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實際的。
欲速則不達是老生常談。工作中,為了直奔目標,一條胡同走到底,而沒有多思考幾種工作思路,如果能多想一會兒,或許很多錯誤也可以避免。沉下心想,犯錯很多時候是因為求快不求穩,缺少了工作的預見性,只求短期成效不求長期成果。由此推開,工作中時常埋怨舞臺太小、進步慢、機會少,付出收獲不成正比,幸福指數不高,歸根結底都指向同一個問題,就是心浮氣躁,就是想抄近道。
前路漫漫,充滿未知。人生的長度就在那里,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當下,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多思多想多規劃,過好生命里每一天。為何不走慢點,多走幾步,多看看周圍更美的風景,拓寬人生的寬度、提升人生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