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這個詞從什么時候就開始有了呢?這個詞從何而來?為何讓人一聽就會感覺到這是一種具有很豐富情感的詞匯?浪漫主義是怎么回事兒?背景是什么?代表人物是誰?帶著這一系列問題,我來講講故事,講一個我所看到的浪漫主義與現實生活。
故事就從“浪漫”這個詞開始吧!浪漫,會讓人陷入柔情無限的遐想中,會讓你不自覺的想起來愛情,似乎浪漫就是愛情的代名詞。浪漫 romantic 這一詞原指用Romance所寫的有關歐洲中世紀那些情節離奇,冒險而富于幻想的騎士故事和傳奇小說。于是在18世紀末--19世紀就有了這樣一個新名稱 : 浪漫主義時期。
在說這個時期的故事以前,先講講那段發生在歐洲真實的一些故事,拿破侖大家都是熟知的,而他就生在這個時代。還記得貝多芬寫了最著名的交響曲《英雄》這首本是為獻給拿破侖的作品,但最終出版的定義是:為紀念一位偉人而作的交響曲。
因為拿破侖稱了帝,那就時間軸繼續前進。
當時的歐洲各國民主革命運動熱情高漲,但因為以拿破侖為代表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失敗告終,最后封建舊王朝勢力復辟!在這樣封建勢力的統治下,資產階級依然追求民主,自由,獨立!可是人們在追求這些自由精神的同時,面對到的現實是封建王朝的統治。如果是你,你是什么心情?失望,難過,會放棄追求,幻想?
好的,浪漫主義音樂就是在這樣深刻的歷史原因及社會根源中產生。人們對封建統治的黑暗社會現實極為不滿,又對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理想的社會失敗而感到失望,前途一片黑暗無望。而要擺脫這些情緒最好的辦法就是轉移注意力,讓所有的情感能有一個寄托。這就是:將情感寄托于過去和大自然,把愛情美化,把自己渴望的用藝術文學表達出來,作曲家開始無限想象的創作,文學家開始進行思想的碰撞,畫家拿起畫筆開始天馬行空,而政治家資產階級依然在爭取的道路上坎坷前行。
接著,就是這些人的故事了!這個時期的偉大作曲家有很多,比如舒曼、舒伯特、勃拉姆斯、肖邦、李斯特、瓦格納、門德爾松、R.施特勞斯、布魯克納、馬勒、柏遼茲、威爾第、普契尼等等太多了……篇幅與時間限制我不可能去把所有偉大作曲家的故事講述。為了方便清晰看到他們的共同之處,我選擇講述這個時期的德奧的部分音樂家與其特別的經歷。(或許以后可以嘗試好好發掘完善,說不定就會出幾百萬字的論述)
Maybe you can find surpise!
從這幾個人不同的故事與經歷,你會看出來浪漫主義的特征成了他們的共同之處。
德奧時期的歌劇,很強大!從韋伯著名歌劇《自由射手》,到瓦格納的歌劇改革以及他著名代表作《尼伯龍根的指環》,再到R.施特勞斯。可是我并不打算尋找他們的一生。我的故事主人公有3位。
1、舒伯特,生活在并不富裕的家庭中,但幸運的是他生活在一個音樂氛圍還不錯的環境中,也得到了學習音樂的機會和經歷。可是,他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說這一生過的是窮困潦倒半饑半飽的日子,靠出賣自己的作品為生,優秀的作品只拿到低廉的報酬而商人從中確大賺一筆。
這位偉大的作曲家只活到了31歲。
他寫了很多作品,大家或許都喜歡聽舒伯特的《小夜曲》,對于聲樂者甚至藝術指導來說,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很棒很優秀!比如聲樂套曲《冬之旅》,聲樂曲《魔王》《鱒魚》等等;而對于鋼琴者來說,最喜歡的便是他的即興曲,音樂瞬間了!而我,恰巧都感受過了。很美的音樂,讓我聽不到一點悲傷,一點對生活的絕望!或許,這就是浪漫主義的音樂,現實與幻想并沒有發生在同一人身上,現實是A,幻想是B,發出抒情動聽的旋律。不,這還很片面,且再看看其他人的經歷。
2、舒曼,這個偉大的作曲家和音樂評論家,多少年來有多少人羨慕他,因為他有一位偉大的妻子克拉拉,在舒曼的一生,有克拉拉這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默默陪伴。也許正因為遇到了克拉拉,所有的不幸,才變得甜蜜。他們在一起時舒曼靈感迸發一年中便創作了一百多首藝術歌曲。而舒曼的故事,也很像一部電影,情節跌宕起伏。他家庭條件不算很糟糕,可是他的母親要求他學習法律,他考入大學專修法律。但他意識到他對音樂的熱愛達到癡迷!于是說服了母親允許他放棄法律學習音樂。他跟隨當時萊比錫一流的鋼琴家維克學習鋼琴演奏,勵志成為一名鋼琴家,他過于求得結果以至于永久性的損壞了第4指,從此他便轉行當了作曲家,和評論家!當然,評論家很重要,因為有人曾這樣比喻,說他創辦的《新音樂報》與他就是“伯樂”而讓公眾認識了“千里馬”肖邦,勃拉姆斯這些音樂天才!
舒曼也有很多作品,代表作《童年情景》《a小調鋼琴協奏曲》,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與生活》等等。后來這位偉大的天才患了精神抑郁癥自殺未遂被送到精神病院,兩年后去世。
享年46歲。
“每一件事情都自己向我走來,甚至有時看來我好像永久地做下去,永遠也走不到盡頭”“我無法控制自己,我要像夜鶯那樣歌唱直至死去”? ——舒曼
3、說了前面兩位作曲家好像看起來有些悲慘的人生,來說一位家庭條件很優越從來沒經歷過艱辛的音樂家吧。他就是門德爾松,浪漫主義時期德國著名的作曲家。
門德爾松生活在一個很有文化的銀行家家庭,祖父是一位哲學家,父親十分喜歡藝術,母親是一位藝術素養極好的鋼琴演奏家。從小接受音樂的學習,在家中接觸到許多文化界的精英,耳濡目染!創辦起了德國的第一所音樂學院——萊比錫音樂學院。同時他使巴赫的《馬太受難樂》重放光芒。
作為物質條件優越的作曲家,生活在富裕的上流社會。很難經歷挫折,影響了他音樂作品創作的思想深度。但是,并不影響他對音樂的造詣,首創了高雅純潔、形式短小的鋼琴作品《無詞歌》,標題交響樂《仲夏夜之夢》。柔美,優雅大方的藝術特征是他所追求的美學品味!有些獨特,心里好像有縷輕風拂過。
上帝也許妒忌心太強,
這個偉大的作曲家享年38歲。
木心先生在《文學回憶錄》中談到“而最偉大的詩人是瞎子。上帝的作品:將最偉大的詩人弄瞎,使最偉大的音樂家耳聾。”
音樂家們如閃光如流星劃過,只是一瞬!可是就是在那么短的生命中,創造出嘆為觀止的作品,偉大的作品!世世代代流傳至今,多少人在追隨他們的腳步,多少人還在揣摩,多少人為他們而沉醉。
生命意義有時或許不在于有多長,而在于你能在有限的長度,讓寬度變得無限大。當然,你我都是平凡之人,或者平凡的生活,有些平凡的理想。
浪漫與現實,即使生活讓你感受到了無比的黑暗和看不到希望但有的人依然可以把生活過得不那么糟糕,就看你去怎么想了!即使社會很現實,但無法舒服你的思想,你可以去天馬行空,讓大腦讓思想飛越無限空間,可以制造你想要的,浪漫。
此時此境,與樂為伴,三生有幸!
? ——這于2017.7.9? 堅持寫作第30天?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