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旅程都是一場新生,都是被賦予的別樣人生。
一直都渴望能背著帳篷去露營,躺在夜空底下,與無邊無際的大自然融合,享受那種遼闊、自由的愉悅感。
這次的黃山行是一次彌足珍貴的旅行。第一次露營,第一次坐纜車,第一次看凌晨五點的日出,第一次背著五六公斤的行李徒步二三小時的山路,第一次同一群陌生人席地而坐吃著來自五湖四海的食物且其樂融融......發生了太多太多始料未及的全新體驗了,此行累并收獲著。
上饒到黃山,坐高鐵過去47分鐘,途徑一個婺源站,一路上有很多隧道,帶著好奇,伴著耳鳴,坐著呼呼的高鐵進軍黃山。兩百多公里的路程,一眨眼就到了。
第一天,下午一點多到的黃山北,然后坐公車去屯溪等顏同學,她得要九十點才能到客運站,我在客運站附近找了一個賓館住下。聽說屯溪有一條老街歷史悠久。傍晚,跟著手機導航,漫步找了過去。確實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古城,河岸的圍欄是用大塊大塊磚紅色的石塊壘成的,上面布滿歲月的痕跡,去往老街的后半段路很窄,沿著山壁是一排房子,那種自建宅,一家一戶的,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小庭院,院子里標配著一棵和房子年代相近的年份的樹。馬路特別干凈靠山的那邊還會有零散的幾輛車停在那里,自行車、電動車、偶偶也會閃過幾輛。另一側便是河堤了,夕陽西下,余暉灑在河面上,泛著微黃的光,岸邊的樹倒影在河面上,清晰的像一幅畫。每隔一小段路,就會有一個供人們洗衣服、取水用水的階梯式水泥地,能看到很多人在這洗東西,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人們賴以生存的水源都來自于這條河吧。上網查了查,這條河名叫新安江,老街則是新安江、橫江、率水三江匯流的中心。沿河岸,有很多各式各樣的人群:中年女人牽著一條特別小長著棕黃色毛的狗,只見這條狗四只短小的腿一直蹬蹬個不停,以便追上女人;健碩的男子一身運動裝,跑的汗流浹背;恩愛的情侶手牽著手夕陽下踱著步訴說著美好;鬼皮的小孩們背著書包追趕著似乎并不著急回家.......突然,視線里闖進來一群人,細看,原來是一群外國人,平均年齡五六十歲,男男女女大概十幾二十人,還真是第一次看這么多外國人集體活動,帶頭的是一個三十歲左右的中國導游,他正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和他們介紹著沿途的風景,同他們插身而過的瞬間,有一種異樣的感覺涌出心頭,說不上是什么感覺。其中一個女游客把手機架在圍欄的石頭上,我回頭一看,夕陽剛好落在一座拱橋的拱內,拱內有一艘漁船,整一個水天被染成同一個顏色,漁民正弓著背吃力地收著魚網,看來收獲頗豐。我腦海中出現另一幅畫面,一群五六十歲的中國人,在一位外國導游的帶領下游覽著他國美麗的自然風光,畫面也是和諧的。
再往前走,會看到很多酒店,意味著?馬上要到目的地了唄!果不其然,手機語音播報:您已到達目的地附近。走了將近一個小時,終于是到了。天色已經暗下來了,穿過一條全部用磚頭砌成的橋,再穿過一條相對熱鬧的街,來到“黎陽”這側入口,頭頂隆隆的飛過一架特別大的飛機,想來這黃山的交通可真是便捷!
老街,真的很有年代感,古聲、古色、古建筑,只是少了一群身著古裝的人,一條一米多寬的溪流將老街隔成左右兩邊,會有很多小橋通往兩邊,而每座橋似乎都有著自己的特色,有精致雕刻的,也有簡單素雅的。溪流被做成特效,時不時兩邊的側壁會噴出大量的白色霧氣,給人一種身臨仙境的感覺,透過漸漸消散的霧氣,溪底,你可以看見一群群鯉魚悠哉地嬉戲,同這里的人們一樣,在慢節奏的生活里悠然自得。而整條街好似安靜,又不失熱鬧,且吃喝玩樂應有盡有。集文化、娛樂于一身,游客也自然逛得忘記了時間。
再次回到剛去的那個路口,已經九點了,顏同學應該快到了,剛好回賓館等她。在路口叫了一個三輪車。個人愚見,這里的三輪車太不人性化了,它屬于半包圍型的,車門很低很低,等你鉆進車內,你的視線便窄了,腰以下的位置才是可以看見窗外的唯一窗口,即使你弓下背,也很難看見外面的風景,像是困在一個籠子里,車內的空間也極小,對于一個游覽觀光者來說實屬一次對于視覺的刑罰啊!
屯溪的夜里有些涼,接到顏已經十點了,回到賓館暢聊一通,各種自拍,終于拖著一天的疲憊,沉沉地睡了一覺。等待著、期待著、焦慮著迎接第二天的到來。那應該是及其忙碌、疲憊、新奇的一天吧?!夢境中的自己分外的平靜。或者是考完后的放松吧,又恰逢假期,將腦海中所有的不安,煩惱都丟在那座太過于熟悉的城市。而當下,你只屬于你。
第二天清早,當柔和的陽光透過窗簾灑進房間時,我猛地翻身坐起叫醒伙伴,洗漱、出發!
背著一書包的干糧,我們坐上屯溪開往黃山南大門的大巴,美團上定的帳篷約好在那里拿的。沿途過去,有很多很多的隧道。什么石頭嶺、大堆尖、下楊干......有的長達一兩千米,等于有很長一段時間,你都處于耳鳴的狀態,? 烈日下的大巴躲進陰涼的隧道,對于車內的人來說,是極其享受的體驗。五月底的黃山,太陽已經早早的散放光芒了,陽光下,漫山遍野的一大片一大片綠景顯得分外明亮。我一直在看著那一片片嫩綠的竹林,微風吹過,一整片特別整齊地舞動著,特別輕盈,竹葉特細小,緊密,竹竿也很纖細,所以,即使是很微弱的風都可以使它們處于一個動態中,給黃山增添了一種朦朧的靈動感,或者,我還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詞來形容。動即靜,靜即動,看似安靜,卻也不安分,耐人尋味啊!
沿途還有一大不可忽視的風景:漫山遍野的茶樹,幾乎種滿整片山,茶樹并不高,一眼望過去,你可以看到一個又一個背著竹簍戴著斗笠的采茶人弓著背勤勞地采摘著,山與茶樹與采茶人,共同構成一幅美麗而和諧的畫面,浮影在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山腳下零零散散有幾座小房子,估計是那些世代以采茶為生的人的住處吧!莫名地對這些采茶人心生敬畏。
去往景區還要途徑盤旋的山路,特別繞,我們坐在一排的座位上,只見司機的方向盤左右不停地大幅度擺轉著,路也特別窄。一來一回的交流車,若是稍不留意,都可能與拐角的另一車子撞上,馬路的內側是被鐵網網住的被鑿開的山壁,另一側是萬丈深淵,往下看,風景也是極好的,就是有點后怕。我們到達景區已經十點多了,從云谷寺坐索道上山,再抄近道去白云賓館,把身上的東西卸下,再把帳篷搭好,下午,輕裝上陣。
走走停停,中午十二點左右,我們終于到達目的地,當我們在白云賓館側邊籃球場上打開帳篷后。問題來了。這里的臭蟲特別多,或者說,我們都不敢把帳篷開在這,怕被臭蟲包圍了。那晚上,就真的只能看著一群臭蟲躲在我們的窩里頭睡覺了,多么傷心啊。十二點的山頂還是挺熱的,我們找了一個樹蔭下休息,但發現樹底下的臭蟲更多。行吧!先把帳篷搭好,再搬去太陽底下暴曬一通,阿門保佑,晚上能借此睡上一覺就好。額......好像我們還沒發現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我們其實根本不會搭帳篷,一點也不會。我們頂著悶熱的有些黏糊的衣服,防著臭蟲,一頭霧水,含無頭緒的東拼西湊,無果。終究還是不會。奈何?我們是第一個占領籃球場的,沒有其他人可以求助。正當我打算百度視頻學習學習時,救星來了。只見一群人向我們走來,其中有一位被稱為老大的人向我們問話:“你們倆小姑娘準備在山上露營啊?”我驚訝的抬起頭一看,這人粗布估計四十來歲,他們一共三女四男,平均年齡三十到四十歲,剛開始,我以為他們是一起的,比如說是一對兩對三對夫妻,額,不對,貌似有一個人落單啊!
“恩,是啊,但是我們好像并不會搭帳篷。”顏同學一臉期待地說著。
“真有勇氣。”
“老大會搭啊,妥妥的!那搭帳篷都是老手了”
“可以幫我們嗎,太好了”
“十幾年前帶女朋友來,現在很少這么玩了”
只見三三兩兩地發著話,被稱為老大的人著手幫我們搭著,其他幾個人也搭手幫忙著。
“這里的臭蟲真的很多,你們晚上可以放水泥地上睡”
“不行啊,上面不好固定,還是放泥地上,打釘穩實”
“哇!好多蟲”其中一個女的直接跳了起來,越過帳篷的位置跳到水泥地上去了。
“劉老師,你看人家兩個小姑娘背這么多東西上來,你輕裝上陣都累得不行啊”
帳篷在你一言我一語中成型了。原來那塊大塊的長方形布是拿來蓋在上面的,我們一直以為是地墊,真是醉了。
正好是午飯時間,我們把真正的地墊貢獻出來作為餐墊,同一群五湖四海的陌生人一起吃了一頓各地濃縮特色小吃。后來才知道,他們也都是路上碰到的驢友,一撥人來自海南,一撥人來自江蘇,他們游玩地相同而結伴而已。更巧的是,都是醫務工作者,醫生、護士、麻醉師。嚴格意義上講,都是我們的老師,醫療界的頂梁柱。
他們下午計劃下山,邀請我們一道前行。然后明天去宏村。而我們才剛到,所以有些可惜,剛認識便分別,好吧!希望下次有機會還可以再見,我們互相揮手告別。
籃球場上有新成員加入,一對“情侶”,在我們看來是這樣的,但往往故事不是你看到的那么簡單,他們正在搭帳篷,像是老手,經常露營的樣子。三兩下,便搭好了。至少在我看來是極快的。男生個頭很高,皮膚黝黑,給人的感覺特別結實。女生呢,恰恰相反,瘦弱的身軀,染了一個悶青色的頭發,穿著很潮,初始印象覺得她并不好接觸,有些高冷。
得知他們也才剛上山,準備下午走一趟西海大峽谷,我們倆決定,與他們同行,多個伴嘛,反正我們也還沒有計劃。一點半左右,我們一道四人從白云賓館出發。
下山,理應相對容易一些,從白云到谷底,我們花了兩個多小時,將近三小時。再上山,粗步估計,至少四小時,腳真的會很抖很抖。沿途風景很美,有很多傳說中的迎客松,俯覽整座山脈,真的很壯觀,就是有點恐高。所以嚴格來說除去生理反應的抖,還有心理反應的。一個是累得,一個是嚇得。
快到谷底時,我們看到一條從山頂到山地的溪流,剛下山沿路山脈都有看到他,只是現在近在眼前,我們不約而同地越過一個又一個巨大的石頭,小心翼翼地攀爬到溪流中心,脫下束縛疲憊雙腳的鞋子襪子,當腳碰到水的那一刻,像是一股冷電流,竄進體內,讓每一條感覺神經都緊繃,不到一會,最多一兩分鐘,你便會被迫把腳抽離水面,太冷了,一種寒,徹骨的寒。然后,把腳掛在太陽溫暖過的石面上,尋求一些些冷熱的平衡點,毫不夸張的講,那就像是冬日里清晨窗外那盆水的溫度。
溪流的水特別的清澈,底下的沙石也特別的干凈,沒有一絲雜質,更沒有其他水生物,許是水實在太涼的緣故吧!
終于,我們還是堅持不下去,決定坐纜車上山,等日落。小鈺(帳篷鄰居)的那個朋友,一個人繼續上山。山路在他眼里似乎輕而易舉、如履平地啊。男生、女生的最明顯的區別應該就在這兒吧!
這條谷底上山的纜車道不同于一般的纜車道,他有自己的軌道,全程他的纜車身是貼著軌道行駛的,像是地鐵,有自動門進,一個長方形的車身,分為三段,三個車廂,一車可容納六十人,垂直向上,十分鐘到達山頂。當看著纜車沿著近乎垂直的軌道向上時,給人感覺是,整個人都會向后倒,然而,當你真的站在里面時,并不會因為慣性或者是重力而向后倒,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人擠人的緣故。
我們到達光明頂時,是下午四點多,太陽還很烈,山頭卻已經堆滿了人。可見,為了看日落,人們是做足了準備。既已無“安身之處”,那,我們便循著小鈺朋友給的一條路線去往另一個叫群峰頂的看臺上看日落,這兒的路很陡,其實就是一座面積很小的峰頂,上面被設計成一個很小的平臺,周邊用很粗的麻繩和鐵鏈圍著,麻繩上掛了一些新舊交替不一的鎖,許是有人在這許下了美好的誓言,讓著雄偉、險峻的山脈見證。麻繩處向外一兩米,是萬丈深淵,我們為了守住這個絕佳的地理位置,便抱著粗壯的麻繩將雙腿懸在麻繩外,好讓視線前方沒有障礙物,然后靜靜地看著日落漸漸從視線里頭消失,天色一點一點地隨著太陽落下而暗下來,直至天邊只剩下一片夕陽紅,柔和地暈染著整片天空。此刻,言語是蒼白的,你無法用言語去形容那片天空到底有多美,且就算是相機也無法拍出眼睛里所看到的美好,最好的辦法,就是靜靜地看著,享受那短暫的神奇的景象。
我們在夕陽映照著的山路上往回走著,腦海中回味著,沿著腳下的山路,口里哼唱著那首《藍蓮花》:
沒有什么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向往,天馬行空的生涯,一顆心了無牽掛,穿過幽暗的歲月,也曾感到彷徨,當你低頭的瞬間,才發現腳下的路,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清澈高遠,盛開著永不凋零......
生活中的瑣事,都顯得那么微不足道。什么煩惱、此刻都煙消云散。風雨過后,不一定有彩虹,但,一定會有晴天的。放飛著自由的心去翱翔吧!生活的無限可能,不能被束縛在生活的負能量中,用心去發現那些生活中存在的美好,來指引前進的方向。
看完日落從光明頂下來的這段時間,天色暗的特別快,等我們再回到白云賓館,天已經完全黑了,取而代之的是滿天的繁星。晚上,白云賓館側邊的籃球場上布滿密密麻麻的帳篷,甚是壯觀。本想買桶山頂昂貴的泡面就著這美景好好安慰一下饑腸轆轆的肚子,不曾想,這山上的小賣部早已被酒店壟斷了。我們只能就著包里的干糧草草應付一餐。夜里山上天氣很涼,套了個外套,我拿了一張包里早已備好的方巾,那種特別大的方巾,找了一塊空的水泥地平鋪上方巾,同顏同學、小鈺躺在星空下。小鈺提議,我們來了一個六年的約定,在這片星空下勾指約定六年后,我們仨再來一次黃山。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離天空近,我第一次看到這么多這么多星星,布滿你的整個視野,特別清晰,鮮活的印在你的眼瞭,像是帶著三D眼鏡一樣,但是卻又那么地真實。仔細一想,自己可是躺在海拔1860米的山上,想著白天看到的那些懸崖峭壁,心中又是有些后怕、但更多的是喜,莫名的整個人向上,還有一種不可言表的自豪感。早上坐纜車上山,其實已經是在無路可退的情況下逼著自己去克服高度了。當你的腳下是萬丈深淵,而你卻懸在半空中那種手心不自主冒汗、心跳加快的而感覺,像是過山車,坐了一次之后,說再也不坐了,等精、神定下來之后,心又癢癢。人可真是一個矛盾體。
帳篷外。有的人在打牌、有的人圍坐著聊天,也有情侶擁抱著喃喃細語,還有看似淵博的學者在同一群人解說著星象,伴著各種吵雜聲以及一天的疲憊,我們躲進暖暖的睡袋里,進入甜甜的夢鄉。夢里,是一大片星海,好美好美,我聽見有人說有流星,我…沒有看到。但,我想,它一定是劃過我的視線的,我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它帶著所有人的愿望劃過星跡,人們原有生活中的那些丑的、惡的、不愉快的,都被這片遼闊的星空下洗刷、沖凈。夢外,著實有一片星海陪伴、守護著我們,且越來越明亮,真實的刻在腦海里,與夢融為一體。
凌晨三點半,已經有大波的帳篷客(請允許我這么叫這群志同道德的人)已經起來收帳篷準備上光明頂看日落了。我懶懶的拉開帳篷,一股冷風襲進,印入眼瞭的仍是那片無邊無際的星空,每一顆行星都一閃一閃的守護著這片星空以及星空下的我們。我們仿佛被賦予了希望、被灌輸了許許多多的美好、被感染著大自然的神奇魔力,變得強大了!透過寒冷的空氣看這片星空,愈發顯得明亮。
我們伴著人群到山頂時,成堆成堆的人們已經堵在那些絕佳的地理位置上了,各種準備拍照的姿勢已經擺好,準備迎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有人架著攝像機,有人調著自拍桿,有人徒手舉著手機,他們都在尋找著最合適的位置。有人站在觀臺上,有人爬坐在某建筑的圍欄上,有人抵在某山峰頂上的坡上,有人抱著山坡上的松樹懸著身子。大家都在等著紅色天際線上方久久未探出頭的日出。有人將這日出恰如其分地比作閨中待嫁的女子,細想,真是有那么點意思。
五點一十,她終于慢慢從云層底下升起,一點一點向上,穿過云層,這時的太陽,你完全可以清楚的直視她,很柔和,輪廓很清晰,顏色?橘紅。慢慢顏色變亮,變紅。這時天際變化的很快,被染成紅色,還有那被點亮的云層,你可以盡情的想象。
我似乎看到一座煙霧裊裊的村莊,有很多耕田,旁邊,有一個很大的湖泊,湖泊中央,一顆閃閃發光的太陽,點亮著周遭的一切。我似乎還看到了一棟很長的房子,像是學校,又像是工廠,在村莊和湖泊的后面還很遠的地方,像是另一個空間的。
漸漸,太陽整一個地在云層上方升起,變得刺眼,剛才假想的圖案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四射的光芒。人群一波波的散去,氣溫也上升了,新的一天,如此鮮明的開始了。我們回去收拾行李,打包好帳篷,準備歸程。
在山腳下,我們認認真真的吃了一頓三天以來的第一頓正餐。是一家特色菜館,我們點了臭鮭魚、蒜悶田雞、臭豆腐。總的來說還是有些吃不大慣那兒里的菜,偏咸、不辣、腌制的菜居多。這跟黃山的地理環境有著莫大的關聯。果然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綜上,整一個黃山旅途是驚、喜,且愉快收獲滿滿的。
《陰天快樂》《成都》《一路上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