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課主要是以Spenser自己寫的10萬+文《我身邊離開體制的人,目前沒有一個后悔的》為基礎進行拆解,結合第一課的內容,對文章的主題、角度、標題、開頭、框架、結尾,及文章推送時間進行爆款文的案例解析。
當然在課程一開始,他也先明確了“爆款文”的概念,我們一直覺得爆款文肯定都是那些10萬+的文章,但落到每個人身上,其實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原有的閱讀量是100多,這篇文章變成了1000多,這一篇就可以稱為是爆款文,是因人而異的。
接下來就是一一拆解分析Spenser這篇爆款文的寫作。
一、文章主題的選擇:四個永恒的痛點
《我身邊離開體制的人,目前沒有一個后悔的》這篇文章是Spenser有次在陽臺上看著香港夜景的時候回想自己離開體制后的經歷和生活寫下的文章。
“體制”這個主題一直都是常議話題,所以主題沒有問題。
那什么樣的主題是比較受歡迎的呢?主要有四大選題:
a.事業上的激進和保守
b.生活上的穩定和冒險
c.認知成長的前與后
d.能力與平臺
當我們找不到主題或者不能確定主題是否有話題性的時候,可以比對下這四個選題。
二、文章角度的選擇:幫助讀者實現自己
在確定了文章的主題之后,從哪個角度入手會嚴重影響文章的吸引力。比如有些文章都是自己的個體感悟,普適性不大,和別人沒什么關聯,只感動了自己,這樣的角度可能就不大合適。在選擇角度時要謹記:“你的文章有沒有在幫助讀者實現TA自己,或是幫助讀者實現怎樣的自己。”
像Spenser解讀的這篇文章,他想要實現的便是“喚起出了體制的人的情感共鳴,喚起在體制內人的驕傲”。
李叫獸曾給出幫助讀者實現自己要考慮的四個途徑:
a.讓讀者表達想法。或者說是幫讀者表達出其內心的想法。
b.能不能讓用戶塑造自己的形象。
c.能幫助用戶進行比較,順利幫助讀者完成裝逼。
d.文章本身就是幫助別人。比如一些養生類、干貨類文章。
現在的朋友圈里,大家轉發的內容基本上都是想讓別人覺得自己很牛掰。即使現在會出現一些喪文化,也應該意識到很多人表達的喪,不過是想讓自己與眾不同,個性。沒有人愿意在朋友圈里承認自己是個loser。
平時里可以多學習一些好文好節目,學習他們如何切入角度。比如課程中舉的《奇葩說》中黃執中辯論恐龍蛋的例子。“如果發現了一枚外星生物蛋,你會選擇呵護還是毀滅?”面對這個跳脫出銀河系的辯論題,很多人的關注點可能都在于要不要拍碎這個蛋。而黃執中則是關注到了這兩種選擇之后的邏輯,然后采用了“好奇心”VS“安全感”這個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切入點,讓人拍案。這些都是可以借鑒學習的。
三、文章標題的選擇:你起的標題能不能刺激到自己
標題決定打開率。這篇文章Spenser也曾起過其他的標題,比如文藝版《我離開體制的這三年》、好奇版《當年離開體制的那些人后來都怎么樣了?》,還有一個夸張性的《離開體制后我的收入增加了100倍》,但最后還是選擇這一個,因為這些都不具備話題性。Spenser把標題分為了三個等級,我們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的標題處在哪個階段。
三流標題:無感標題。就是別人看到之后可能的反應只是“哦。”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偉大光榮標題
二流標題:引起讀者強烈的好奇。
一流標題:自帶話題。比如咪蒙的那篇《說來慚愧,我的實習生才月薪5萬》
《我身邊離開體制的人,目前沒有一個后悔的》這個標題既可以引起好奇“為什么不后悔?”,也可以讓一些人引起疑問“真的沒有后悔嗎?”以引發討論。
還有兩個其他的體制類文章,如《沒有辭職的底氣,就別看不上穩定》,這個標題對于那些想辭職又沒辭職的體制人來說,他們并不會承認自己沒有底氣,對于已經離開體制的人沒有什么吸引力產生不了有效認同,對于對體制有好感的人他們并不關心,就注定會失去大部分人。如果是《體制不好多半是你不好》還能抓住一部分對體制有好感的人。我們不能迎合所有人,但我們至少抓住一部分人。
另外一個《體制不是天堂,也不該是墳墓》雖然有對比,但沒有明確自己的立場,角度平庸,讀者會下意識覺得這是一個理性的老好人在給我們灌雞湯,并不會提供好的角度。
好的標題,就是要種下好奇的種子,就像種下心魔,想要一口氣看完又舍不得看完,然后慢慢解開心魔,文章不結束,心魔不能解。
四、文章開頭的選擇:你的開頭能不能撩起自己?
我們常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媒體的開頭和結尾都比較有風險。
這篇文章開頭是以對話的形式引入,跳出體制的作者通過和一個同樣跳出體制的朋友對話來表達那些想要跳出體制的人是怎樣一個狀態,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
想要吸引讀者讀下去,就需要使用讀者較易接受的方式:
a.立畫面
b.有代入感
c.表情緒
d.做鋪墊
五、文章架構的處理:文章架構:然后內容立起來
如今你們的注意力比較分散,很多時候一篇新媒體寫作在標題、開頭能夠吸引注意的話,往往就成功了一大半,中間部分反而不是那么被重視。但文章的結構如何依然還是會影響整篇的質量。
自古我們都講求“行云如流水,下筆如有神”,前段時間,武志紅在他得到的心理學課程中也提到如何寫出流水般的文章,他指出“真相就是存在,最深的存在就像是潛意識深處的水流。你要深入其中,雙手碰觸到這股水流,你的文字才有直擊人心的力量。”他強調的是對真實的存在有足夠的感知。可能一開始我們做不到如此,這就需要我們多練筆,在寫之前構思好整篇文章的架構。
課程中Spenser給出了一個萬能框架:亮觀點—說現象—做分析—下結論。
亮觀點:讓讀者心中有數
說現象:讓讀者能夠入戲
做分析:對場景中發生的事情進行分析,引出自己的觀點
下結論:一針見血明確表態
六、結尾部分,我們要給讓讀者轉發的理由。
結尾部分影響著轉發率。很多人看完文章后可能記不住文章內容,但最后的金句會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金句不僅給了讀者轉發的理由,也給了轉發的引用句。
這篇案例最后是用了《肖申克的救贖》中的臺詞,四句話總能打動一部分人,從而達到引發讀者轉發的目的。
另外一點需要注意的細節,就是為你的好文章選一個好時間。上午10:00-12:00,下午8:00-10:00,12:00-02:00
總之,如果能夠做到話題共鳴、角度新穎、標題吸引、開頭撩人、內容服人、結尾高潮,那么一定就會是一篇好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