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的抉擇:
1.選大放小,抓重點,不要因小失大。
2.先小后大,由易到難。
把今天的美景發給同學,同學沒回復我,也許晚點會回復,也許再也不會回復了,我在期待她的肯定嗎?也許她很忙吧,就像我今天幾乎一大半天都在干活,幾乎沒有看手機,直到師父提醒我問候一聲。也許她看了就忙其他事了,就不會再回復了吧?一切隨緣吧,無論如何都要接納,她教會我不要執著別人的回復和肯定,哪怕對方不回復,都沒什么的。其實都是夢幻泡影。
? 我的問題:沒管好嘴。其實今天感覺很好,神經放松了,不知不覺,成了話嘮。終中午吃飯,不斷跟周圍人搭話,我以為我在照顧別人呢,鍛煉交際呢,自以為是,感覺良好。然后 師父說:禍從口出,病從口入。然后我閉嘴了。晚上周圍居民來乘涼,說起吃辣問題,我又巴拉巴拉地說我也能吃辣啥的,別人又在說啥,我沒聽清,反倒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師父瞪眼地看著我很久,我嚇到了,忙問看我干啥,她過了一會才厲聲說:多聽。中午的教訓,早就忘了,沒長記性,晚上又犯了毛病。古人寧愿少言,多做事,謹言慎行。而我卻還固執在多語言,以為可以鍛煉表達和交際的固執中。為什么要少說話,因為一說話都是自以為是里面,其實也是我執中。多聽卻可以學習和了解更多角度。“不知言,無以知人也”也是說,聽言知言可以知人知多個角度。還有是我廢話太多了,會讓人心煩的,不抓重點。
晚上被師父訓斥了,不應該透露隱私,容易被陌生人騙。師父回顧我跟陌生人對話的細節,我才恍然明白一點,我甚至不知道那些是隱私。透露全部自己的隱私,別人看你就是二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