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生若是在苦難中茁壯成長,就猶如一朵鮮花盛開在怪石嶙峋的石縫里顯得異常地珍貴和高雅。
無論狂風暴雨還是春風和煦,那驚艷的山花都不為之所動,淡定從容地生長在山巔之上,盡可能地吸收石縫里生命的養(yǎng)料,讓生命吐露嫩綠的葉片,讓靈魂綻放絢麗的花朵,縱使無人欣賞也不感到遺憾,它清楚地意識到生命的成長并不刻意為了別人,也并非想方設(shè)法滿足私欲,而是順天應(yīng)命,隨緣而生隨緣而滅。
生命一旦感悟到自然的真諦,孤獨無聊、空虛寂寞、恐懼煩燥、易怒不安的情緒就能加以駕馭,就不會讓惱怒充斥平靜的生活,平心靜氣地啜飲天然的甘露,任微微的清風拂過臉頰,看太陽在云朵里來來去去地綻放光芒,欣賞月亮與星星在廣袤無垠的太空中交相輝映,盡情地享受生命的淡定和快樂。
人生與生長在山巔石縫里的野花何嘗又不相似呢?人一旦長大就得為了生存四處奔波忙碌,只要你能控制住心中的意欲,不要想方設(shè)法去做傷天害理的事情,通過巧取豪奪來滿足自己的私欲,縱使貧病交加也能盡力克服困難,始終如一地呵護著高遠的人生目標,推崇勤奮與節(jié)儉的品行,克制自私與縱欲,讓淡定與從容成為每天的心態(tài),平凡而普通地過著簡單的生活,自然面對生命的終點,那才是人生的常態(tài),生命的本質(zhì)。
2
時間解放出來,拿起手術(shù)刀將靈魂深處依賴的毒素刮凈,清洗過后再消毒,就有了潔白如紙般潔凈的空曠地段,可以隨意容納思想與情感。
生活緊張而有序,日子過得不緊不慢,規(guī)則是一種美,隱忍與精進成為每天的必修課。將放縱與張揚的個性收斂,學(xué)會了未雨綢繆,也開始懂得謹小慎微,不是思想的萎縮,而是為了更好的遠征。
不必留意市儈的觀念,也不必為人情世故產(chǎn)生極端的情緒,我行我素也是一種獨立于天地間值得稱頌的品質(zhì)。
注重風度是為了形象,也為了信譽,更多的是為了博取名聲和利益,是否在乎并不給人帶來快樂的外在事物,受了欺騙也渾然不知,智力不夠發(fā)達,大腦如嬰兒般尚未開化,面對陰謀詭計坦然面對,網(wǎng)住的是麻雀,精靈能夠鉆天入地,漏網(wǎng)之魚有豐富的經(jīng)驗,原本在大海自由自在,卻無端遭受捕殺,好在有強大的力量與聰慧的頭腦,從此遠離海岸,欲望驅(qū)動下的眼睛貪婪地四處張望,一旦發(fā)現(xiàn)目標便準確撒網(wǎng),這是站在岸邊人們的精明之處,希望一次次落空,失去最后那點脆弱的耐心和毅力,發(fā)展到憤怒的地步,心里起了波瀾,再有修養(yǎng)的人也會亂了方寸,只得徒勞而歸。
欲望一旦膨脹,征服的野心任意肆虐,忘乎所以地超越能力的限制,想登天入地般統(tǒng)治世界,事情變得荒誕而滑稽可笑。對旁人過多的非議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誤解與憑空想像常常使人陷入煩惱的深淵,弱智與慍怒讓人難以入眠,最好的選擇是始終保持一顆潔白如玉般的心靈,縱使污垢橫流也能容納在心靈深處某個陰暗的角落儲存,不讓其過多地污染世人的眼睛。
3
思想的迷霧雖然拔開,但生活中的誘惑常常難以阻擋,特別是他人出于私利的召喚源于怎樣的心理?是同情還是礙于面子?是出于沒有把握的占有還是抑制不住孤寂的侵襲?還是為了維護單純的尊嚴?理想的生活不懂得珍惜?在這種狀態(tài)下早已矯正了人生的航標卻不能堅持與堅守是否有意志薄弱的嫌疑?是否是附庸風雅的媚俗之心?是否只想沉浸在即時行樂的風花雪夜中忘記了啟動遠航的引擎?
遙望人生的目標,想想途中的重重困難,鼓起的勇氣像泄了氣的汽球變得干癟,還是活在當下比較穩(wěn)當,雖沒有錦衣美食但粗茶淡飯衣食無憂,這樣庸懶怠惰的思想扼殺了所有的夢想與希望,甚至激情與創(chuàng)新的意識,危險的信號猶如消防車刺耳的鳴笛時時警醒漸趨墮落的靈魂,滑行止步是最好的拯救,南轅北轍的思想得堅決刪除,陰雨綿綿的早晨躺在床上隨意暢想思想的軌跡,雖有進步但也非常危險,它猶如一池春水匯聚在池子里,就看前來開溝引渠的人將水引向何方?是與夢想遙相輝映還是逆向而行,完全取決于有緣前來的挖渠人,方向正確這一池的春水將引亢高歌,一路披棘斬蕀,潤澤萬物;方向錯誤則沉淪墮落,漸行漸失,不僅不能發(fā)展壯大,反而香消玉殞,徹底消失在沿路的塵土中。
4
多年前尋找人生的價值可謂費盡心機,在生活中體驗,在夜里反省,在書海中尋覓,還虛心聽取學(xué)識廣博者對人生的看法,都無法解疑釋惑,還是偉大的生活反復(fù)磨礪人生過后才積淀了沉渣,顯露出最深層次的表象使人明白了人生價值所在。
那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收獲,得感謝那些折磨你的人和事,如果沒有它們有意無意的折磨,就不會使人看清自己最真實的影子,從這個角度來看,人生的痛苦與磨難具有積極的作用,是它們的無情不斷擠壓著求知欲極強的靈魂,使其反復(fù)精雕細刻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諦,這是多么幸運的一件事情。
人一旦擁有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就容易犯怠惰的毛病,好逸惡勞就會成為畸形的心理,一旦擁有了這種致命的思想,人生也就停止了前進的步伐,甚至毫不夸張地斷言這是一種慢性自殺,任時光在舒適中悄悄流逝。
人原本沒有高低貴賤區(qū)分,為了生存每個人都得在社會上扮演不同的角色,是社會地位的不同使人們有了不同的眼界,成功者往往感覺良好,自認為能力與思想高人一等,繼而覺得自己高高在上,而別人在他的眼里猶如螻蟻,可以隨意鄙視踐踏,這樣的人最讓人反感,而有人卻天生猥瑣,無可奈何地仰人鼻息求生,這樣的人可謂讓人同情與憐憫,而那些縱使身處逆境也能夠維護尊嚴,面對權(quán)勢不卑不亢、面對弱者產(chǎn)生扶助救困心理的人最讓人推崇,不論其中的任何一種人都主要圍繞一個目標運轉(zhuǎn),那就是照看好生命,畢竟只有擁有了珍貴的生命才能擁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