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藥店,偶遇了女兒同學的媽媽。經過交談才得知,兩個小人兒因為鬧了一點矛盾,有一個學期都沒有互相說話了。想想以前她們是多么好的朋友,女兒每次放學回家,跟我提得最多的就是這位女同學。接女兒放學回家的路上,我獨自想了很多,想好了N多種開導,鼓勵女兒正確解決同學矛盾的方法。晚餐時我們坐下來,我假裝隨意地問起了女兒事情的起因。原來是因為女兒請好友幫忙留座位,結果好友可能是忘記了或者被別的同學給搶先坐著了。女兒委屈的說,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好幾回了,她質問好友,好友沉默著沒有理他。丫頭說其實也不僅僅是因為座位的事情,而是因此事而起,原來本來的很要好幾個同學也都不跟她來往了。我能想象在學校里,女孩子們在一起,因為偶爾兩個人的矛盾,確實會引起這個朋友圈子里其他同學的連鎖反應,從而形成類似于幫派的形式。可能這才是她真正的介懷的原因,我耐心地給女兒講解了朋友相處之道,告訴她朋友幫你是情分,不幫也是應該的,無可厚非。何況朋友也想著幫他,只是有時候因其他原因沒法盡到力而已。站在朋友的立場,她內心其實也是不太好受的。面對朋友的質問,更是不知如何開口,也是正常的。我進一步地開導女兒,跟她提及以前好友是如何幫助她,以及與這位好友之間開心愉快的往事,告訴孩子為了這么一點小事,損失了這樣一位好朋友,還有其他同學之間的友誼,太不值當了。女兒頓時委屈的眼淚只叭啦下來,說已經這樣了,那你讓我現在怎么辦呢?我再次地開導女兒,告訴其實她那位好朋友也希望能和好,只是大家都拉不下面子而已。我跟女兒說,也許你們以后不在一個班,不在一個學校了,等你們都長大了,再回首往事的時候,一定會為現在的處理方法感到慚愧的。我鼓勵女兒做一個高情商,大格局,大氣量的人,敞開胸懷,能主動跟朋友一笑泯恩仇。女兒沉默地低下了頭,我知道,其實她心里面已經明白了,只是需要多一點勇氣付諸行動而已。
回想孩子的成長過程,感覺我這個做媽媽的太粗心,太失察了。其實我早就發現,孩子回家很久都沒有提及這位好友了,也有點心生奇怪,卻總是被日常的繁雜給疏忽過去了。而初中的孩子們正處在身理,心理半成熟的狀態,情緒的波動性大,而自我掌控能力尚欠缺。我想我們做家長的除了關心孩子的生活,學習,應該更多的陪伴她們,更多的去和孩子溝通,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對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煩惱和困擾,給予及時的,正確的疏通和引導。對于過往的疏忽,我只能對自己說心生慚愧,厲行改正。
我想應該留給孩子一點時間,讓她們自己學會如何去正確處理生活中的矛盾和困撓。希望孩子們經過這些成長過程中的小挫折,找到正確的處事方法,慢慢悟出真正能通向人生快樂的心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