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
作家(兼跑者)
1949――20××
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假如有我的墓志銘,而且上面的文字可以自己選擇,我愿意它是這么寫道。”
如果不是讀到這本書,我并不了解村上君除了作家的另一種身份,二十六次參加馬拉松,甚至墓志銘上也希望寫上自己是跑到了最后,可見村上君對跑步這項運動是由衷地熱愛。
此前,這個村上春樹這個名字連接著書名《挪威的森林》在眼睛和耳朵之間再熟悉不過。卻是第一次認真地讀村上春樹的書。
暑假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曬了一堆書配以文字發問先讀哪一本。但凡和書有關的東西我都忍不住湊上前去看兩眼,因為經常看到那位朋友跑步的信息,又一眼看見村上君的這本書。便當即評論,先看這本《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么》。
由于暑假那段時間也在跑步,所以當時很好奇村上君的這本書里寫了些什么,也想著什么時候有空要讀一讀。
在學校圖書館拿了一堆書準備借閱,最后看到架子上放著這本書,心里驚喜不已,又把手中的書放回去(學校一張學生卡規定只能借閱6本書)。
我的目光重點落在“跑步”二字上,暑假跑步堅持了10天。我原本打算抽出時間寫一寫自己那十天來跑步帶給我的感想,同時謀劃著村上君這本書會不會給我給我一些成文的啟發與靈感,或者從他這里看看他對跑步是否有獨特見解。
縱觀整本書,村上君的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多么高深的博學大論,更像是樸實的自我剖析,以跑步為線索貫穿自己這一生。
“第一本只寫自己的書,從正面書寫自己,幾乎從未有過。”
村上的語言很直白,寫心中所想,也寫從跑步中得到的生活感悟,將它升華成哲理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
村上這本書的一部分觀點與暑假跑步帶給我的思考不謀而合,只是自己人生閱歷有限,思想無法達到他那樣的高度。
距離讀這本書已逾兩周,我不記得村上君跑步的原因是什么。暑假自己跑步十天的動力倒是記憶猶新。
跑步是一個人的狂歡
跑步有好幾個長處。首先是不需要伙伴或對手,也不需要特別的器具和裝備,更不必特地趕赴某個特跑步有好幾個長處。首先是不需要伙伴或對手,也不需要特別的器具和裝備,更不必特地趕赴某個特別的場所。只要有一雙適合跑步的鞋,有一條馬馬虎虎的路,就可以在興之所至時愛跑多久就跑多久。(村上)
我是個體育菜鳥,從小到大都極討厭上體育課,上了大學依然沒能改變這種對體育的態度。能接觸到的體育運動中,籃球、網球、足球,排球等都需要多人合作,游泳沒有游泳池,跳繩停留在同一個地方覺得未免過于乏味,只剩下跑步可以考慮。我喜歡跑步這項運動的很大原因是它可以獨自完成,自由、沒有任何拘束。
暑假住在深圳打暑假工,附近有個寶安公園,平坦的水泥公路饒山一整圈,大概是三公里,特別適合散步或者跑步,清晨和傍晚的人居多。
我喜歡那座公園,山不高,樹卻很多,路邊開著不知名花,聽著音樂慢慢走著或者跑步,給每天乏味的生活增添一點兒不一樣的色彩。
只要有一雙合適的跑鞋,一條馬馬虎虎的路,你愛跑多久就跑多久。
跑步很好,它讓我覺得自由。
浙江高考作文“魚的眼睛里發出詭異的光”讓作家鞏高峰著實火了一段時間,我順勢關注了鞏高峰的微博,只算得是個小有名氣的作家。偶爾也刷一刷他發的微博,看他的微博粉絲數從2萬多漲到20多萬,也看他天天堅持發跑步的微博動態。跑步的火苗就慢慢滋長。內心卻像是住了一個魔鬼一個天使,魔鬼說“每天打暑假工很累了,空閑的時間就好好休息”,天使說“跑步可以鍛煉身體”
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之間,我還是選擇了后者。
第一天開始跑步沒有任何計劃,那天醒的特別早,凌晨4點多我就毫無預兆地醒了,玩了一會手機給朋友發了一條消息就到了5點多,看見一個人在微信群聊里說自己去跑步了。我想了一會,還是很想去附近的公園跑步便起床了。迅速地換了衣服刷牙洗臉出發了。
公園和我住的地方走路大概10分鐘,5點多起床跑步回來再洗澡洗衣服吃早餐再去上班,時間剛剛好。
那個跑步的朋友隔三差五就會在群里曬出他跑步的截圖。說來挺感謝他,因為當時他給了我很大的動力去堅定自己的信念,我不是一個很能堅持的人,但我想去堅持一些事情。最重要的是,跑步的第一天帶給我很多的思考和全新的感受。
跑步是鍛煉的初心
每天堅持運動,適合自己的體重自然而然確定下來。最易驅動身體的肌肉開始顯現。隨即,吃的食物也一點點發生了變化,變成以蔬菜為主,蛋白質主要靠吃魚攝取……上面說過,我是那種放任不管的話,什么事都不做也會漸漸發胖的體質。我太太卻不管吃多少,不做運動也根本不會變胖,連贅肉都不長。我常常尋思:“人生真是不公平啊!”一些人不努力便得到的東西,有些人卻無需努力便唾手可得。(村上)
好文章不一定能引起讀者共鳴,但能引起讀者共鳴的文章在他心里一定是好文章。
讀村上君的這段時忍不住發笑。村上君是發胖的體質,一定要靠做運動才能保持體重,而太太卻不管吃多少連贅肉都不長,“人生真是不公平啊!”我似乎都能想象委屈地像個孩子的村上君仰天長嘆的神情。
跑步是減肥的一大妙招。
我大一在學校偶爾會去操場跑步,遇到其他專業的朋友和我說她堅持跑步一個月瘦了特別多。
我后來仔細看她,真覺得臉瘦了很多,整個人都變漂亮了許多。
可惜,減肥這種事情怕是很難落到我頭上。
我是像村上君太太一樣怎么吃都不胖的人,不但不胖,還非常瘦。
別人想著怎么減肥,我天天想著怎么長胖,結果是收到無數嫌棄的白眼。
跑步除了想讓自己鍛煉身體之外,還想讓自己消化好一點。
雖然怎么吃都不胖,可是我并不怎么吃,吃得也不多。
那10天堅持早起跑步也似乎沒有起到多大健胃消食的作用,但是消化的確是好了一點。十天內沒有出現過便秘情況。
我只是不顧一切地奔跑
可是當你不顧一切地堅持跑完,便覺得仿佛所有的東西都從軀體最深處擠榨了出來,一種類似的自暴自棄的爽快感油然而生。(村上)
村上君馬拉松跑步是真正在長跑,我跑得最長的路也不過4公里。
唯一相同的是,完成目標的喜悅會將筋疲力盡一掃而光。
暑假跑步每天的目標就是繞著整座山跑一圈,當跑到終點爽快感油然而生。
自在如風的少年在奔跑
我覺得跑步時很適合背誦演講稿之類。一邊幾乎無意識地邁步,一邊在大腦中依序排列詞語,檢驗文章的節奏,設想詞句的韻律。就這樣一面將意識放置于別處,一面放腳奔跑,便能毫不費力地以自然的速度跑很久很久。(村上)
這是我對村上君談跑步過程一部分截取。
像一邊背誦演講稿一邊跑步這樣高難度的動作我至今沒有嘗試過。當我跑步時,喜歡聽音樂,一邊聽一邊跑。有時候只聽歌不想問題,有時候漫無邊際地胡思亂想。
村上君在跑步過程中任然排列詞語,檢驗文章的節奏真是了不起。在長達四分之一個世紀里,日日堅持跑步,從夏威夷的考愛島到馬薩諸塞的劍橋,從日本村上市參加鐵人三項,到踏上希臘馬拉松長跑古道。村上君提到早晨遇到同樣晨跑的女人,喜歡村上的作品,常常不說話只互相微笑點頭道好。遇到街坊鄰居,閑聊三大姑八大姨,最近附近的新鮮事。村上君坦言:如果沒有跑步,我很難知道這些。
有次傍晚在公園跑步,一個正在散步的胖乎乎的小男孩暗暗和我比賽,跑到我前面回過頭來沖我咧嘴笑,露出可愛的小虎牙。
“看誰先跑到那棵樹那里。”
我朝他笑笑,稍稍加速便輕松贏了他。
他也不惱,慢了下來摸著自己的肚子說“今天晚上吃飽了飯。”
這是我10天跑步時遇到的最開心的事。
反正你看不見我偷懶
請允許我說一點私事。覺得“今天不想跑步”的時候,我經常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你大體作為一個小說家在生活,可以在喜歡的時間一個人待在家里工作,既不必早起晚歸擠在滿員電車里受罪,也不必出席無聊的會議,這不是很幸運的事嗎?與之相比,不就是在附近跑上一個小時嗎?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腦海里浮現出滿員電車和會議的光景,再度鼓舞士氣,我就能重新系好鞋帶,較為順利地跑出去。“是啊,連這么一丁點事也不肯做,可要遭天譴呀。”(村上)
不管怎樣,反正得堅持跑步。每天跑步對我來說好比生命線,不能說忙就拋開不管了,或者停下來不跑了。忙就中斷跑步的話,我一輩子都無法跑步了。堅持跑步的理由不過一絲半點,中斷跑步的理由卻足夠裝滿一輛大型載重卡車。我們只能將那“一絲半點”的理由一個個慎之又慎地不斷打磨,見縫插針,得空就孜孜不倦地打磨它們。(村上)
村上君真是很會給自己“灌雞湯”鼓勵自己呀。
暑假堅持跑步了一周。
鞏高峰微博上有篇博文寫他跑步的故事。每個人活在這世上都不易,有時候非得靠做些什么事情,堅持著一些事情來支撐自己走下去。
我給他評論“已經堅持跑步一周了,想要繼續堅持下去。”
我本來以為他并不會看到,寫著給自己也很好。畢竟是好幾天前的文章,評論也有120多條。
幾十分鐘后,意外看到鞏叔贊了我的微博。
似乎……似乎被人點贊意味著被人肯定。
心里樂開了花。
原計劃跑完8月,還是在跑到第10天時中斷了跑步。
微博上那條寫給鞏叔的評論收到了另外兩個贊和一條陌生人的回復“繼續堅持下去,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開學后又斷斷續續地跑了幾天。這兩天又開始早起晨跑了。每個人都會有想偷懶的時候,擺臂一百天的人叫做柏拉圖。
跑步讓生活更完美一點
我卻覺得因為希冀長命百歲而跑步的人大概不多,懷著“不能長命百歲不打緊,至少想在有生之年過得完美”這種心情跑步的人,只怕多得多。同樣是十年,與其稀里糊涂地活,目的明確、生氣勃勃地活當然令人更滿意。跑步無疑大有裨益。在個人的局限中,可以讓自己更為有效地燃燒,哪怕只是一丁點,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質,也是活著一事的隱喻。(村上)
一個人的氣質里藏著他讀過的書,走過路。也許跑步也算得上一種。以晨跑的方式開始一天的生活,生活里其實是沒有詩和遠方的,一日之計在于晨,珍惜韶華把握當下才是重要的。
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
正因為痛苦,正因為可以經歷這痛苦,我們才能從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活著的感覺,至少是發現一部分,才能最終認識到(如果順利的話):生存的質量并非成績、數字和名次之類固定的東西,而是包含于行為中的流動性的東西。(村上)
擺臂一百天的人叫做柏拉圖。村上君在長達四分之一的世紀里,日日堅持跑步。在這本書中正面剖析自己,也從跑步中感悟出不少哲理。
與其稀里糊涂地活,目的明確、生氣勃勃地活當然更令人滿意。
我想了很久,還是忍不住把那些經歷寫了下來。謝謝你閱讀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