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天朋友圈都在傳天涯副主編金波的事情,援引頭條新聞的介紹:
昨晚,北京地鐵6號線呼家樓站的站臺上,年僅34歲的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突然暈倒,失去意識。身旁路人對其進行心肺復蘇和人工呼吸,但最終搶救無效去世。同事稱他平時工作很拼,經常熬夜,家中還有一對雙胞胎女兒。
媒體同行突然離世,本來媒體人相互交集就很頻繁,相互認識的予以悼念也無可厚非,但是其中夾雜的更多情感是廣大媒體人的感同身受:說不定某一天自己就成了那個突然猝死的媒體人。
中國的傳媒行業一直以來發展都不夠健全,除了國家社會整體的媒體屬性被弱化,對媒體尊重度過度欠缺以外,更多的是因為媒體行業的勞累,更容易使人退卻。
尤其是趕上現在這個互聯網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的風頭一浪高過一浪,但是大多魚龍混珠,大多資源被營銷推手們所占據,平常炒作個八卦事件還行,真正通過媒體、通過觀察來透徹社會發展現狀、監督社會發展進程,還是需要具有專業媒體背景、專業媒體知識的媒體人來承擔。但是因為各種準入機制的限制,使我國的媒體從業者增長速度緩慢,根本無法承擔起這么龐大的信息容量,因此加班熬夜也就成為了媒體人的常態。
再者就是生存的壓力無時無刻的侵蝕者我們每個人的靈魂,只有通過拼命的工作,來保障自己的工作崗位和報酬。仿佛一不小心就被老板趕下車,從此無依無靠。隨著北上廣越來越多的集中資源,會早就更多回不去故鄉的一代又一代人,在這繁華的大都市拼勁氣力來期盼獲得成功。而所謂的成功,其實就是透支一切資源(親情、愛情、道德、健康)來獲取更高的職位、更高的金錢、更高的“朋友圈”。所有人都在為了物質而生活,滿足口腹之欲成了一切的中心。
在很久之前筆者也是嘲笑這些人的,辛辛苦苦為了錢而活何談幸福?既然在北上廣活得這么累為何不早點滾回老家、回到爸爸媽媽的懷里去?但是經過這些年在社會上的拼搏,經過發現那在山窩窩里面的老家和北京之間幾個世紀的差距,通過對比留在老家的好友和現在北漂的我思想觀念世界觀的不同,筆者也越來越瞧不起自己曾經的幼稚。
留在北上廣我們還能有機會翻身,如果回去,那自己將會是一輩子吃土的命。
金波離世讓人痛惜,更讓人痛心的是我們雖然知道說不定某一天自己也會突然過勞猝死,卻不得不繼續前行,這其中的無奈和痛苦,更能引起媒體圈乃至所有拼盡力去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咬牙堅持著的人內心深處的柔軟情感吧。
我們雖然充滿了無奈,但是我們依然懷有夢想。
愿死者安息,愿生者堅強。
文/夢里花落我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