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百鳥朝鳳》電影的緣起是“方勵下跪事件”,看過電影之后,我記住了兩個字:“匠活”,我將之解釋為“憑著一顆匠心活著”。這讓我明白了,方勵這一跪之于“匠人學藝”,可以簡單理解為是一種對拜師學藝“規(guī)矩”的傳承,也就是對第四代電影領軍導演吳天明的景仰。這是一條大師的傳承之路:寄托、拜師、學藝、出師、傳人、守望、匠心。
1
寄托。《百鳥朝鳳》電影的開頭,一個很不情愿的兒子被一個罵嗎咧咧的父親領上一條“寄托希望”的學藝之路。一個“怨子”和一個“罵父”,就這樣走上了黃土高坡,可他們沒想的是,他們走的是一條“傳承之路”。這對父子,兒子名叫游天鳴,父親叫“游爸”好了,他們要去學的藝叫“嗩吶”。
2
拜師。這對父子一進師父的家門,就被一條狼狗給攔住了,預示著拜師不易。他們要拜的這個師父叫“焦三爺”,他是“百鳥朝鳳”嗩吶技藝的傳人。當游爸見到焦三爺,想沖過去敬煙的時候,一個鋃鐺摔倒在地,游天鳴還沒給師父磕頭,游爸就磕得頭破血流,兒子第一個反應當然是去扶父親。在扶父親的時候,游天鳴留下了一滴心疼父親的眼淚,這個細打動了焦三爺?shù)男摹km然,游天鳴未能通過“一口氣吸完一瓢水”的考驗,在游天鳴被父親的操瓢暴打之后,焦師娘動了慈心,并幫忙勸心焦三爺收下游天鳴為徒。
3
學藝。學藝之初,當然是練基本功。對于學“嗩吶”這門技藝,基本功就是練氣息。焦師父把游天鳴領到一片蘆葦蕩,隨手削了一根長長的蘆葦桿交給游天鳴說,“等你用蘆葦桿把河水吸上來再回家”。游天鳴謹遵師命,可是吸了一整天都吸不上來,天色已晚,只好失望而歸,焦師父得知之后,果斷減了大半飯量遞給游天鳴吃。可能是焦師父對游天鳴這個徒弟的失望,或者是為了從側面激勵游天鳴,他又收了一個徒弟藍玉。這個藍玉天賦頗高,深得焦師傅的厚愛,每次出活必把藍玉帶在身邊,而且焦師傅先于游天鳴教藍玉嗩吶。這引起來了游天鳴的極大心理不平衡,于是他收拾行囊回家。他剛到家門口,便聽到父親在向別人吹噓說,焦師傅準備教兒子吹最有難度的“百鳥朝鳳”。聽到這里,游天鳴自慚形穢,只好重返師傅家苦心學藝。
4
出師。終于到了嗩吶“傳聲”的一天,也就是焦師傅挑選接班傳人的日子。現(xiàn)場頗為隆重,游天鳴和藍玉作為接班的兩個候選人開始公演,博得一眾喝彩。顯然藍玉吹得技高一籌,但是最終焦師傅選定了游天鳴作為接班傳人,并宣布從即日起教游天鳴吹“百鳥朝鳳”。雖然,你可能會為藍玉鳴不平,但是作為接班傳人,除了技藝精湛之外,焦師傅更看重的是德藝雙馨,這肯定是經(jīng)過焦師傅慎重考慮之后作出的決定。藍玉只得離開師門,學成出師。
5
傳人。一日,焦師傅當場宣布從此之后再無“焦家班”,并把班主之位正式傳給游天鳴,游天鳴也就成了“游家班”的班主,這是兩代藝人之間的傳承。游天鳴這個略顯稚嫩的年輕人開始“游家班”的重擔,第一次出活時,他的盛情邀請并未能請到焦師傅來為他壓陣。這也是焦師傅的一片良苦用心。
6
守望。隨著時代的變遷,西樂以席卷之勢沖擊了傳統(tǒng)嗩吶技藝,“游家班”很快開始末落了。在“游家班”和西樂的一場對臺戲上,雖然這次有焦師傅壓陣,但是社會尊重匠活的老“規(guī)矩”已然改寫,雙方不可避免地引發(fā)了一場大沖突。本來就十分孱弱的“游家班”,至此走向了解散的邊沿。焦師傅從一代嗩吶技藝傳承人變成了守望者,他要守望的是一門被其視為比生命更重要的“匠活”。
7
匠活。影片的高潮是,在一個德高望重的老人的葬禮上,由焦師傅親自領銜表演的一出大戲“百鳥朝鳳”。這是也焦師傅人生最后的一臺嗩吶表演,由于生病在身,最后雖血噴現(xiàn)場仍堅持到底。我想看到這里,應該無人不為之動容,這就是所謂的匠心之作。這就是“匠活”,為匠心而活。
《百鳥朝鳳》,講的是一個逝去的故事:一位逝去的匠人,一個逝去的匠活,一位逝去的導演。當傳統(tǒng)的“匠藝”化作一紙冷冰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時,也許是一種遺憾,也許是一種慶幸。我想,比遺憾和慶幸更重要的是一條通往傳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