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社交網絡跳躍到另一個社交網絡,QQ空間,人人,微博,朋友圈,然后注冊了一個小號回到了微博。在渴望表達自己的同時又小心翼翼的考量著社交圈的私密性。除了渴望表達自己,本能所驅使的寫作的欲望,在告別了應試文學以及嘩眾取寵的時事討論之后,難以抑制的爆發了。
但是在多年的百字文學以及轉發+評論模式以后,碎片化的語言已經使得任何訴說的渴望都支離破碎。往往看到一個話題,無數的點子蹦出來,只是拿出本子或者打開電腦的功夫,又破碎的只剩下只言片語。發一條微博太長,發一篇日志太短。自己對于生活的見解變得碎片化,變得標簽化。因為貼標簽是最省字數的描繪方式。“今天超級贊,明天繼續努力”。一個“贊”字成了對于今天的所有描寫。與其說是對于今天的描寫不如說是對于個人感情的一種抒發。但是什么是“贊”呢?恐怕隔了一天自己就講不清楚了。同樣的,對于美食的記錄,對于同伙伴快樂相處的記錄,對于悲傷地記錄,幾個泛泛的概括性的標簽放之四海而皆準逐漸的,在不同的“贊”之間,在不同的“臥槽”之間,在不同的“悲劇”之間,我分辨不出來了。幸福的事情悲傷地事情從一個個的單獨的值得回味的事件被我人為地打上了一個泛泛的標簽存在的記憶之中。具體的細節,超過了140個字,不去描述不去記憶很快的就遺忘了。于是每一個幸福的一天到后來都有了相似的模樣,不同的糟糕彼此也分不出誰更糟糕。生活中的Deja vu更加頻繁的發生,因為我越來越來的不在意生活的細節。不在意生活的細節,這不是大家的通病么。今天天氣超贊,天氣究竟怎么超贊了?是天上的云多了少了,是溫度濕度高了低了,是空氣中彌漫了花香,還是昨晚睡了踏實的一覺所以今天的心情看什么都是好的。反正歸結到了萬能的贊,一句話配上一張差不多相關的照片,發在朋友圈里,我自己也就不再追究了。這樣的過日子就是“渾渾噩噩”。
每一天都是不一樣的,如果每天都機械的重復著相同的事情,重復著相同的情感,那么一眼萬年,時光飛逝就是必須的了。于是前一段時間,我開始尋找一個能夠踏踏實實的寫東西的地方,博客什么的,花里胡哨的仍然是希望他人來關注點贊評論回復交流,終究還是有很多東西寫不出來有所顧忌。其實本來文字就不一定都那么的精致,像這樣一篇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的文章才是真正最能抒發心中寫作欲望的東西。今天機緣巧合看到了知乎上面對于簡書使用的介紹,啊哈哈,感覺正和我意。最簡單實用的功能,其實我一直最討厭的就是選字體選背景什么的了,完全沒法理解那些花里胡哨的到底有啥用。并且到現在本文都沒有出現過量的哈哈哈以及。。。,說明我真的寫得很舒暢。既然要戒掉標簽,對于這樣的舒暢的形容就是眼睛看著屏幕,內心好像在對著自己傾訴,手指飛快的在鍵盤上打著字,鍵盤的咔噠咔噠聲好像機械在對自己說話,我一邊敲打著屏幕上出現的字,一邊像是在同屏幕上出現的字進行溝通,思想流到哪里文字就寫到了哪里。來澳以來被英語不斷打擊的無處尋覓的書寫的感覺又回來了。
作為一個字寫得工整但是不流暢的人,也許這樣的在計算機上的抒發,是一個兼具省時與美觀而無所顧忌的最佳的形式。
剛才對于我認為生活中能夠涉及到的話題,感覺主要就是1. 吃的,我吃了什么好吃的,我做了什么菜,在做菜的過程中我又沒有發現什么技巧以及經驗的總結。2. 看的,這么多年看了那么多的電影,卻一直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文字的影集,看的電影也大多都是引發了一時的思考,但是也沒有深究,打個分數了事,所以這里可以記錄一些,或者是思考,煩死,或者是吐槽。3. 時事,老陳昨天還和我說,一定要堅持看新聞,我覺得非常有道理,所以這里的時事,要經常的關注做成類似剪報的東西,記錄下來自己的觀點,并且不斷地進行反思,希望這樣的思考能夠鍛煉我擁有一個更加全面的眼光。4.雜文,就大概類似這樣的文章吧,抒發一些個人的情感,喜怒哀樂,記錄一些生活當中發生的奇聞趣事。別的部分可能以后就會陸續發現更多的文集,比如說很久以來一直想常識的懸疑小說,還有一百個我最想和你干的事情,以及語言學習之類的。
寫在最后,沒多少分鐘我就碼了這一千五百多字,想想上個星期要交的那個兩千字的作業憋了整整一周,不多聯系表達自己的觀點,大腦和嘴還有手有了這樣的鴻溝,那真是沒救了。總之,堅持就是勝利,也只有堅持才能使得這樣的文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