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成長”之我思
前日看了一篇張振華的短文對我也有些觸動所以就寫了我自己的一篇觀后感。(原https://mp.weixin.qq.com/s/wyTslIjPHy7sUeP3Ne0Mcg)
其中引用的李笑來原文精選:
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過度關注個人成長,反而讓你沒有機會成長
邏輯思維節目一期不拉的全看,音頻一定要全聽一遍,生怕漏掉重要內容。邏輯思維推薦的書不斷往家買
如果漏掉幾本,又會感覺自己錯過了一些牛逼的思想
這樣一天天過去,你覺得你懂得越來越多,自己的思維不斷升級,但是我要說的是,其實你并沒有多大進步
其實我不是說你,我是在說自己,至少是從前的自己,其實這是一種幻覺,一種覺得自己越來越有思想的幻覺,跟一個人的成長,關系并不大
成長的本質:
1.技能不斷提升
如果你在學鋼琴,琴技一個月比一個月好,這就是成長。如果你在學英語,看英文書籍越來越順利,這就是成長
2. 思維能力的提升
思維能力強的表現是,你跟大多數人看問題的方式或角度是不一樣的,你對很多問題的看法也跟大眾不同,最重要的是連你做事的方式,也是與眾不同的。思維能力跟技能提升有一個共同之處:要有精確地反饋,否則就是和稀泥,進入思維提升的幻覺
譬如練琴的時候,你每撥動一個琴弦,不管是對是錯都會馬上反饋回來,你會很清楚的知道這一下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錯的馬上修正,對的不斷加強,琴技就飛速提升了,否則你隨心所欲的亂撥琴弦,這樣“練習”10年,仍然不會彈琴
認認真真的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進步了,不妨問自己幾個問題:
1、我一個月前關注的那些重要知識是什么?現在還記得嗎?
2、我學了這么多重要知識,用過嗎?在自己身上產生過作用嗎?
3、假如我沒有學這些重要知識,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狀況會比現在差很多嗎?
其實我開始寫文章,也是要結束在寫作方面的成長幻覺,如果你不開始寫,你會發現以前所有看過的關于寫作的內容,對自己來說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寫作能力提升了,才是真正的成長,否則看100本關于寫作的書,并不能叫成長,只能叫“關于寫作,你懂很多”。
所以,在很多方面,真正的成長是需要花費時間的,你如果每天把自己淹沒在信息的海洋里,哪有時間成長。
另外,我所寫的內容,都是我自己以后還要使用的,還要反復思考的內容,它不會過時,最本質的東西永不過時。而永不過時的東西并不一定很多
個人反思
我覺著過度關注成長沒有什么問題,專注有如神助,專注才能成大事。過度關注成長是好事但是不要慌亂。饑了也不能不擇食,慌了也不能不擇路,但是說說簡單啊,你這是在和人性和本能在做對啊。那么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調整你的心態、改變你對知識態度的認知。
如果你的胃長期干癟,虛弱的你一下吃很多會傷著身體的,你的身體承受不了盛宴,你剛開始需要的是蘿卜、青菜和稀飯,越是剛開始越不能多吃,而且還要挑著吃、慢慢吃。
即使你不是一個長期饑渴的人你也不能胡亂地做出選擇。那剛開始時如何對學習內容做出選擇呢?我覺著兩個標準吧?一、有興趣的學習內容。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成人也是適用的,但是你要先問清自己你要學習的內容是不是你潛意識里、本能里的興趣所在,這樣才能帶給你更強的動力,要和隨大流的興趣區分開。 二、即長期看對你的生活帶來重大改變的知識內容:比如一些通識:邏輯學,統計學、心理學、項目管理、英語、寫作。當然學習因人而異,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定制你的“食物”的品種和數量。
接下來特別要注意不能只把精力全部用在“學”上,而不注意消化、吸收、舍棄、應用,那不是真學習,得不到真正的成長。
任何成長的最后一環都是踐行,如果沒有這最后一步,前面你做的一切都是然并卵,人的成長是一個循環系統:吸收概念、思考并建立連接、形成價值觀,做出選擇,考慮辦法、然后實施、踐行,然后再循環往復,不斷成長。哪一段缺失你都會停止成長。如果你沉迷在第一步,甚至于第一步都沒做好根本就沒有吸收,那我想其實你是在逃避,你在回避后面的更多的考驗,你在潛意識里騙自己,你害怕遇到更大的困難,實際上這也是在找一種安全感。
真成長是一個螺旋向上的的哪個階段都不能缺失。否則就是偽成長。需要你理性地分析自己的情況,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然后逐步實施,并在實踐中檢驗。要時時自省問問自己學過的動西是否記住了,是否用過了,是否改變了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