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領導不在,手邊也沒有要緊的工作,在書架上擺了六年,終于下決心趁空讀完了《半生緣》。
前半部曼楨和世鈞從同事漸漸生出情愫,這份單純的戀愛——在顧家沉重的生活負擔和沈家復雜的家庭關系中,顯出一絲生氣。雖然環境并不十分光明,但相伴的日子總是特別的——可貴且短暫。
再美好的關系也敵不上家庭的干涉、周圍的質疑,人性向來如此脆弱,所有的嫉妒與不信任都是基于愛這片土壤滋長出來的。一旦裂痕產生,短時間內只會越來越加深,就像地震霎時的地動山搖,置身其中,無法停止。
劇情過半,倆人開始了異地戀,如果說現代的異地戀抵抗不了的是誘惑太多,那對當時沒有現在這么多流暢的通訊來說,更是不易。劇情節奏加快,人物多面的性格也更立體了,在大姐曼璐的幫襯下,身為姐夫的鴻才成功的強奸了曼楨,并聯合全家一起軟禁了曼楨一年,豫瑾結婚、曼楨失聯,世鈞受了打擊終于向現實——自己一直想擺脫的家庭投降,兜兜轉轉與以前頂討厭的翠芝成了家。
世鈞、叔惠、鴻才、豫瑾這四個男性角色都不夠勇敢,世鈞天生溫吞水的脾氣,在外人看來就是屬于“人老實、也不出去玩花頭。”他這樣的性格對于翠芝來說太悶了。他的猶豫瞻前顧后,在與曼楨的愛情面前顯得何其卑微,其實不論男女,都有低到塵埃的一面。
叔惠相比比較健談活潑,雖然和翠芝互相憧憬吧,但對于“專一”二字需打點折扣,他在認識翠芝前一晚還在一位女性朋友家里呆到很晚才吹著口哨回家,在美國深造的十來年里結了婚也在婚姻里出過軌,所以叔惠“生平還是對翠芝最有知己之感,也憧憬得最久”,更多的是兩人處于感情的曖昧期。
鴻才在全書中是徹底屬于渣男無疑,曼璐、阿寶、曼楨以及在外的鶯鶯燕燕,在他強奸了曼楨以及終于娶到曼楨之后對他的厭惡達到了頂峰,女人一旦到手,日子長了也就沒什么稀罕了。可是這樣的人居然在最后對情人何太太的女兒——沒有血緣關系,卻意外展現出了父愛的柔情,在別處終得到了一絲家庭之樂。人物的形象便更加立體了。
豫瑾從最開始對曼璐的初戀,到對曼楨的感情更為強烈,與蓉珍結了婚,我愿意相信這對夫妻是平凡恩愛的,最后自己的太太被日軍糟蹋送了命,自己從日軍放出來跑去了重慶又輾轉貴陽,原本安寧的日子算是徹底被毀了,不禁唏噓。
看完這本小說不禁倒吸一口氣,張愛玲的小說簡直太可怕了,有傳統文化羈絆下的親情倫理、新舊文化交替的迷茫,還有大多男人喜歡在外沾花惹草,其實放在現今何不一樣呢。父母操心甚至干涉子女的婚姻,長輩與晚輩的代溝,還有在婚姻中出軌的各種戲碼......隔了幾十年,依舊以不同的形式上演著。
最快樂的一段時光,總是在期望中度過的,期盼的天明,會到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