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杉
01
追劇,《我的前半生》,心疼羅子君。
劇中的羅子君,曾是一個令人羨慕的主婦,大學畢業,在外企做了半年的文秘,便嫁作人婦。
因為,他說,“我養你”。
她信了。
婚后,老公事業越來越好,兒子懂事可愛,還有貼心的保姆無微不至的照料。她心安理得的過著富足、無憂無慮的“陳太太”的生活,以為自己唯一需要應對的是日漸松弛的皮膚和老公身邊年輕且嬌艷欲滴的女子。卻不知,對她寵愛有加的老公,某天,在她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提出離婚,態度決絕,不留余地。
她敗給了一個姿色平平、離婚帶著孩子,看起來善良無害的女子。那一刻,那氣惱、嫉妒、不甘,但更多的是惶恐和絕望。她問自己:“我拿什么扳回這一局,這一場賭局,陳俊生(先生)把我拉進來的,本錢是他給的,現在他要把我踢出局,我拿什么留在賭桌上。”
也是在這一刻,她才意識到,自己不是天生的陳太太,所有的幸福居然都建立在先生的一個個承諾上——承諾養她,承諾一輩子愛她,承諾沒有愛上別人,承諾離婚后她的生活品質不會降低。
但成年人的世界里,承諾是太容易改變的東西。最起碼,它抵擋不過自然的法則,比如:兩個人在一起,進步快的那個人總會甩掉原地踏步的人,因為人的本能都是希望更多地探求生命、生活的外延和內涵。
于她,幸與不幸,竟都寄托在先生的一念之間,她沒有給自己儲備糧草以備不時之需,更不曾為翻盤做得什么準備。只單純依靠著承諾過活。
羅子君不會不懂得,承諾的單薄,不然她不會患得患失,把先生身邊出現的每一個女子都視作大敵。但是,她太貪戀這份所謂“愛情”營造出來的舒適港灣。
直到夢碎的那一天,她被生活徹底打回了原形。那個曾經給過他無數承諾的男人,冷至冰點,不僅打碎了她的生活,連她最后的寄托——兒子,也要一并搶走。
人,是可以一夜長大的。
為了贏回兒子的撫養權,她開始工作,在她曾經以“陳太太”的身份,揮金如土的商店。她讓自己低到塵埃,卻一點點的在低處,找到腳踏實地、找到“活著”的滋味。
02
其實,電視劇中的羅子君依然算是幸者,雖然生活打碎了她的美夢,卻安排了“神助攻”閨蜜在身邊,在她以為自己自尊碎了一地的時候,幫她分析利弊,讓她盡快整裝待發,找回生活的平衡。
而生活中,大多數的故事,并沒有這么幸運。她們在這一次次的悲劇中兜轉輪回,卻始終沒有找回生活的自主權。
想起一個來訪者曾經問我:“為什么我愛的男人,到最后都會傷害我?”
她結過三次婚,離過三次婚。因為信奉母親口中的“婚姻是女人的又一次投胎”,她把愛情奉為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卻最終被愛情所傷。
第一次婚姻,也有一個男人,愛你的美麗,愛她的溫婉,對她說:“你打點好家,我來掙錢養你。”她欣喜若狂,以為找到了愛情最好的模樣,卻僅僅在婚后第三年,就撞到先生和別的女人在一起。被發現時,先生沒有驚慌失措,甚至連解釋都沒有,就干脆利索的跟她提了離婚。
她從這段婚姻里,獲得的僅僅是每個月500元的生活費,但絕望并沒有教會她自立,她只是對自己說:“我得盡快找到下一個男人”。
果然,命運眷顧。她在離婚后半年找到了自己的第二任先生,離婚,帶著一個孩子。男人愿意養她,讓她幫忙照顧自己的孩子。為了生活,她同意了,于是,她再一次獲得了自己的飯票,卻也開啟了忍氣吞聲的日子。27歲的她,已經為人母,還是后媽。
可是不管她再怎么努力,孩子都不接受她,最終,先生不忍孩子受苦,選擇和前妻復婚。她從這場婚姻的賭局里再次出局。
第三次婚姻,她愛上了比自己大二十歲的男人,男人有一個兒子,在美國讀書,僅比她小五歲。
談戀愛的時候,男人說:“很心疼她,不在乎她的過去,只想好好照顧她。”她以為經歷過生活的艱辛,總算守得云開,找到了可棲息的安全島——多金的男人,孩子又不在身邊,雖然年齡大些,卻是那時的自己,最好的選擇。
她又一次義無反顧地踏進婚姻,過了五年甜蜜幸福的生活,有了一個女兒。但最終,她以為固若金湯的婚姻,又一次以男人的出軌告終。男人愛上了比他兒子年齡還小的姑娘。
經歷過婚姻的一次次歷練,我問她:“是否考慮,去找一份簡單的工作?”
她搖搖頭說:“這么多年,從來沒工作過,我能干什么?”
想起某次跟一個做圖書編輯的朋友聊天,朋友說:“現在只要關乎親密關系的書,幾乎銷量都很好,而購買者,幾乎都是女性。”
我感慨,有多少姑娘,把勇氣用錯了地方,她們拿青春豪賭,為愛孤注一擲,哪怕傷痕累累都不惜一次次撫慰好傷口,沖進愛的漩渦,而后再費勁心思,學習所謂的“馭夫術”,卻唯獨不肯把時間花給自己。你可知,在你用心研讀如何找到另一半、如何讓你的先生更愛你的時候,男人們在學理財、學管理,讀各種名人傳記。
其實,你原本可以,不這么戰戰兢兢過生活。
03
我越來越欣賞這樣的姑娘,她們把愛情當做禮物而不是必需品。所謂禮物,得之驚喜,小心收藏;如若暫時不得,也不會因此擾亂了生活。
我的朋友穎,就是這樣的姑娘。
穎是出名的工作狂,她做銷售,卻把銷售做成了藝術,她喜歡和客戶交流,她說,這種彼此間一來一往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最終達成協議的過程,讓她覺得自己真真實實的活著。
穎三十歲那年,依舊單身,同齡的姑娘們都匆忙走在了相親的路上,她不急不忙,一個個談客戶、跑單子,她說:“沒有愛情的時候,我和工作談戀愛。”
后來,穎跟工作上的客戶相戀、結婚。先生問她:“是否愿意,放棄工作,照顧家庭。”
她堅定的說:“你和工作,都是我所愛,哪一個都舍不得!”
先生了解她的堅持,從此再不提讓她做“全職主婦”的事兒。前不久,穎休完產假,一刻不停、風風火火的回到了工作崗位。
工作于她,不是壓力和負擔,是如愛情般,幸福的根源。
每次見穎,都覺得她活得豐富美好,生機勃勃。
我們大多數人,既不想靠著愛情,去攥緊那搖搖欲墜的安全感,又不愿為了生活,把自己活活逼成工作的機器,背著生活重重的殼前行。若能找到所愛之事,與其長長久久的愛戀,便是最大的幸事。
它會帶給你穩定的幸福感,和因為成長而帶來的喜悅,更讓你在愛情順遂時,獲得一份尊嚴,在愛情破碎時,不至于慌了陣腳,無路可退。而這,大概就是你一直所找尋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