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走在學校路上,聽見前面兩個并肩在一起打著傘的姑娘興致勃勃地討論該如何調整臉上細節,對削骨開眼一系列“改造”操作了如指掌,嚇得我脖頸里嗖一下起了層涼氣。
回到宿舍百無聊賴刷知乎,正好點開一個整容相關的問題,一個一個滑下去,簡直觸目驚心。有想往眼里注射色素變得更像精靈的,開山根恨不得一戳戳到天靈蓋的,還有個填充硅膠假體成癮的,當醫生拒絕為她繼續手術時,她竟然在家里往自己臉上打食用油!
那圖片我只瞄了一眼就匆匆往下滑,同時趕緊照照鏡子感嘆一下幸好自己還哪里都沒動過。
是的,從高三畢業開始我就在要給自己來個“加分手術”和“怕疼”之間搖擺不定,至今仍未決出勝負,同時一直對那些敢于吃螃蟹的姑娘懷有敬畏。
可是親愛的姑娘,你為什么要在自己的臉上肆意妄為?
《整容日記》里,白百何飾演的丑女郭晶重整了一次臉仿佛重啟了一次人生,一下子就從丑小鴨羽化成了白天鵝,同樣灰姑娘類型的故事題材也是歷久彌新,屢戰屢勝。
大多數人只看到了郭晶光鮮的一面,卻忘記了郭晶變美之前唯一的好朋友薇薇想效仿閨蜜變身之路而不得,整容失敗,最后成了高低眉,甚至患上幻丑癥的悲劇。影片關于薇薇的最后一幕,是她試圖用粗橡皮筋彈手腕來抑制自己整容的欲望,最后手腕腫脹的出現在新的一家整容醫院里。
整容是會上癮的。
當你第一次接受了針劑在臉上的注射,又怎么敢保證最后不是冰冷的手術刀在你臉上揮舞呢?
女孩子總是希望自己美一些,再美一些,而整容仿佛一個甜美的誘惑:“腿粗不要緊,抽脂就好了”“眼睛太小,開圓一點”“既然是假體,肯定能做出完美的漫畫鼻尖”……多少追求美麗的姑娘就此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
一開始只是打一針玻尿酸,最后就要大削特削骨頭,想要“換頭”,最后當然也換了,只不過面對鏡子,也許許久都反應不過來鏡子里的人究竟是誰了。
當今,醫療知識并不普及,我國的醫美技術也還沒有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市場,一切在臉上進行的“工程”主要靠醫生的技術和良心。
而不少人也表明,整容的確對那些天生相貌不太令人滿意的女孩們比較有效果,可以把她從1-2分提到3-4分,更好的有5-6分的。可是那些天生5-6分的姑娘,想要完全借助外力來變成絕世美女,是完全不可能的。
比如削骨瘦臉,好像忍一時之痛就可以走上人生巔峰了,可是出廠設置怎么會是那么容易更改的呢?人的下頜骨有一條神經線,這也是削骨的“死線”,一旦切過頭了,連張嘴吃飯都成問題。
雖然愛美的姑娘們都是小仙女,可真正張不開嘴要餐風飲露,一定不是小仙女們想要的。
而且,一個人的美并不只在外表,整體的儀態、氣質、教養也會被納入考慮范圍內。比起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整容大業”,還是去跑跑步,塑造一下體形,讀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