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段話:一旦將結婚生子這兩項從人生規劃中刪除之后,會發現年齡根本無法對你形成任何束縛和恐懼。人生也不用那么緊趕慢趕,一生都可以用來追逐夢想,以及體驗各種未知。
提到夢想,或許你會說它早已被人說爛了,但今天就是想給大家推薦一部很俗很雞湯但也很有趣的有關夢想的電影。
小山千鶴是一位數學老師,因為工作的原因放棄了練習多年的小提琴,在一次演奏會后內心深處的某些東西被喚醒,于是決心加入一個交響樂團。結果她不幸的發現這個樂團里全是年過半百的老人家。
他們的演奏亂七八糟,合不上拍子,跟不上節奏,互相不配合,誰也不看指揮,甚至還有人在其中“濫竽充數”,比平時多完成幾個小節的演奏能興奮的不能自已……小山千鶴老師對于這樣的樂團十分不滿意,本身她加入這個樂團就是一個誤會,而樂團的狀況更是讓她心灰意冷,幾次三番的想退出都失敗了。直到有一天樂團的指揮家野野村病倒了,故事也算是從這里真正的開始了……
千鶴老師在當上樂團的指揮后發現,樂團的氛圍越發讓她覺得受不了了,她想站在真正的舞臺上,她想參與一場演奏會,于是她報名了另一個專業的交響樂團。在這個樂團里她拼命的努力,為此買了一個隔音室就是為了方便在家里練琴……只可惜,她最終還是因為能力不夠而被淘汰了。
經歷打擊的千鶴老師想要放棄自己關于音樂的夢想,她像極了因為一點點打擊或者因為一點點的不現實就打算放棄自己夢想時的我們,害怕的不是夢想不能實現,而是再一次承受現實的打擊。
通過野野村的話和法國指揮大師的指點,千鶴老師又重新找回了自己真正想做的,找到了信念,找到了那份追逐音樂的夢想。同時她也發現,樂團里的老人家其實并不是在胡鬧,而是為了自己精神上的目標在做音樂,而不是只追求成績。可能有人會說,這不就是在意淫嘛。是的,完全沒有說錯。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上看,但凡是與精神、信仰這類有關的東西,又有哪一個不是在意淫呢。
最后,他們終于站上了夢想的舞臺,演奏會上,黑暗中只有杏手中可以發光的“指揮棒”,沒有觀感卻能讓人更享受聽覺帶來的盛宴,激昂的音樂如樂曲名一樣打動所有聽眾,而更讓我感動的更是堅定逐夢的信念。
這部電影,人物在表演上,非常的日式浮夸,但是這也恰恰是這部電影所需要的。追夢的題材難免會有些沉重,而夸張的表演又能恰如其分的使電影活潑一些。
電影中除了夢想還談了很多別的東西, 比如新舊商業時代的矛盾,新商業時代里沒用了的壞了的東西就要扔,而舊商業時代里,壞了的東西還可以修,沒用的東西或許也有存在的意義。
電影里反復出現舊的東西,著名指揮家隨身攜帶著爸爸小時候給他的一個磁帶錄音機,新舊之間的沖突是永恒存在的,只看我們是如何看待與處理。永遠只在一方思考,永遠都是有失偏頗的,就像影片中的野野村老人家,在最后也進行了反思。
最后回歸到夢想上,也許在學生時代的時候或者是說現在我們都有過夢想,但可能因為夢想的遙不可及或者說現實的種中沖擊,我們都放棄了或者說暫時放下了,但每次看到別人為夢想而努力的樣子的時候,心里會不會也有一股沖動呢?
生活、學習、戀愛上總是會有不盡人意的事情,所以至少喜歡的事情要用盡全力去做。
阿信說
那些年裡,我們用一首一首的創作,一場一場的演唱,試著融化萬千冷眼,說服無數熱諷,?略過了百轉千迴的磨練與奔波,後來的五月天,終於在此刻走到你的面前。
所以這次把這部電影和五月天的《成名在望》放在一起,送給此刻的你們,無論你是是在學校里刻苦讀書、辦公室里加班、每天通勤擠地鐵、還是為了生存奮斗……
你看老人家吸著氧都不愿放棄自己的夢想,你又為何輕言放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