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在分享型社區寫作,也想成為一個好的開頭,慢慢讓自己學會去適應“轉述”型的學習方法,鞏固自己經歷知識性的東西。
先引入我要陳述這次簡單項目的流程方法,借用的是被廣為流傳的交互設計流程方法,基于《軟件觀念革命:交互設計精髓》(About Face)寫的。(我是沒讀過這本書,只是看了不少關于其文章)在陳述前,粗略描述產品需求;來源為公司平臺為貴金屬交易平臺,用戶在參加活動時,每次都會涉及到后臺的工作人員的審核,而,近期會上一個活動,要求用戶完成相應的任務之后,通過后臺的工作人員審核之后,才可以得到獎勵。而,此時,急需一個管理員審核后臺的功能模塊。產品急需上線。(ok開始敘述。。。)
流程大綱;
1.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2.確定人物角色(Persona)
3.寫問題腳步(Problem Scenario)
4.寫動作腳步(Action Scenario)
5.畫線框圖(Framework)
6.制作原型(Prototype)
7.專家測評(Expert Evaluation)
8.用戶測評(User Evaluation)
一、定性研究
按照對用戶盡可能的了解為最終目的,通過以下五個方面;行為、態度、資質、動力、技能。在此次對使用的用戶進行以上五個方面進行研究;
使用人群;后臺管理客服、后臺技術管理人員、信息部相關人員等
行為分析:按照活動推廣效果程度,預計相應的工作人員會在活動推廣期間,每日工作時間使用3至6個小時之間。
態度分析:對于強行制的后臺管理工具,工作人員是必須使用的。就類比12306官網,可以說有就是很完美的一個產品,如果沒有你就得去排隊買票,那管理型后臺工具也是,如果沒有,那工作人員就得一個一個去對應的人工處理。所有在態度這方面,我理解為,產品能做到可用是必須的,乃至能做到易用,甚至好用。對于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是完全取決于這個管理系統處理工作的效率。
資質分析:使用的用戶學歷大部分均為大專學歷,少數為本科與中專學歷的,對使用產品方向,更多的是去適應,應該會出現多數的吐槽不好用的點,可能會較少能想到去優化的面。
動力分析:能讓工作人員產生工作的動力,在工作方面,更多的是自身與公司的環境決定占大比例,那工具的使用也就是公司工作環境的一部分,那最大動力的方面就是要讓產品做到好用。
技能分析:由于使用的是公司相關工作人員,類似的管理系統工具有使用過,那在熟悉程度沒有什么程度而已,并且,在對業務流程沒有問題的情況下,無論是在相關的模式還是全新的,熟悉是很容易的。
二、確定人物角色
基本在相關人員的明確需求下,使用的人物角色已經是完全確定了的,詳細如上研究
三、寫問題腳本
以故事的形式對人物陳述進行描述問題;
后臺管理客服A:“在處理大量交易訂單的時候,剛剛把處理好的排好序,有客戶突然要查自己的訂單情況與進度,怎么辦?”
后臺技術管理人員B:“活動定義比較的類型比較多,用戶參加之后完成的任務會出現很多類型,怎么才能很好的展示呢?”
后臺技術管理人員C:“不同事情完成任務的用戶,怎么去分類呢?”
.....
四、寫動作腳本
同樣以故事對話的方式,回應所出現的問題。
A:“對各種形式的訂單進行分類,在后臺對數據歸納細化,在可視化端進行對時間/關鍵字/交易賬戶/姓名等關鍵字,進行搜索查詢”
B:“對所有用戶,活動任務類型等類目進行標簽化”
......
五、畫線框圖
初步對所有類目進行列出了,進行簡單的在紙上排列,分類,模擬出最優的排列方式,并且參考類似列表型的管理系統進行對比,選取交互比較好的案例,進行臨摹,類比等等(如QQ郵箱、網易郵箱等等)
六、制作原型圖
按照線稿圖,用Axure8.0快速的進行原型制作。
七、八、略
(圖片與原型鏈接后期補上)
收工!
步驟是明朗的,感覺思考的地方還是太少了!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