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只要活著,就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不管你富有還是貧窮,卓越還是平凡。而且,隨著社會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們更是常常被做不完的工作、忙不完的家務,弄得焦頭爛額。
在焦慮的白天,在失眠的夜晚,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么會感覺到壓力?壓力到底來自于哪里?你有沒有希望能夠控制自己的焦慮,讓自己從重壓下解脫出來?
別急,你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在這本《消除壓力,從大腦開始》中找到答案。
這本書的作者有田秀穗是一名腦神經專家,被稱為日本“血清素研究第一人”。他對于神經科學和禪學都有很深的研究,他的“血清素鍛煉”法,幫助了許多憂郁癥、自閉癥患者恢復身心健康。他的這本《消除壓力,從大腦開始》被譽為“日本第一減壓書”。
在這本書中,作者并沒有為了彰顯他的學術高度,而堆砌許多難懂的腦科學術語,而是盡量用簡單易懂的敘述,幫助我們去認識大腦、激活潛能、應對壓力。
最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通過科學實驗結果,修正了我們對于壓力和哭泣的態度。也許,讀完這本書,你就能解決那個困擾你多年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無所不在的壓力?
接下來,我們一起跟著作者的陳述,來看看如何應對壓力,過更快樂的人生。
在認識壓力和大腦之前,我們必須認識一個觀點,那就是:“只要活著,就不可能沒有壓力。”因為,我們所有身心的不快,都是壓力的來源。
當我們把“零壓力”作為目標時,我們就等于在期待一件得不到的東西,那樣,壓力反而會增加。
那么,面對每天無形的壓力,難道我們只能束手就擒?
當然不是!
用作者的話說:“壓力不會自己消失,也不能戰勝,我們卻可以消解因壓力所受的痛苦”。
要消解壓力帶來的痛苦,首先我們要對壓力有一定的了解。
總體而言,我們的壓力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身體性壓力,如“疼痛”、“寒冷”;另一種是精神性壓力,如“痛苦”、“悲傷”。
身體性壓力來自于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譬如小腳趾踢到了衣柜,或者在寒風中穿得太少而凍得瑟瑟發抖。
這時,大腦通過神經感受到身體的痛苦,就會產生身體一種壓力荷爾蒙。
當這種荷爾蒙分泌過多時,身體就會出現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松之類的疾病。
精神性壓力的來源我們的各種負面情緒,可能是被批評后的委屈,可能是和情人分手后的痛苦。
在書中,作者將我們受到的精神性壓力分為兩類:“不快產生的壓力”和“自己為別人做事沒有得到適當評價而產生的壓力”。
其中,“不快產生的壓力”常常出現在欲望得不到滿足時,譬如有酒癮的人找不到酒喝,或者是一個購物狂人沒有錢買看上的東西。
第二種壓力來自于和他人的互動,譬如和別人比成績、比業績時。
當這些壓力傳遞到大腦后,會抑制一種名叫“血清素”的激素分泌,而當血清素分泌不足時,我們就難以保持平和的情緒,容易患得患失、脾氣暴躁。長期如此,可能引起抑郁癥、焦慮癥等精神疾病。
有時候,我們發現在地鐵里,晚上下班時失控發脾氣的人比早上上班時多,那就是因為晚上我們體內的血清素含量減少了。
總的來說,我們受到的所有壓力,都是通過神經傳遞到大腦,再由大腦指揮身體激素做出改變。因此,我們的壓力,也可以理解為“腦壓力”。
平常,我們常常說的“心疼”,其實都是我們大腦對難過、悲傷等情緒的一種反應。
在我們的大腦中,有形成喜怒哀樂的“感情腦”,和與感情腦緊密相連的“前運動區”,這兩個地方,控制和感受著我們的所有情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心”所在的地方。
所以,當一個人前運動區受損時,他依然會說話、會走路、吃飯,看起來和平常人一樣,但卻會失去對情感的理解能力,不會體諒人、關心人,變成一個“沒心沒肺”的人。
除了突然的頭部撞擊會使前運動區受損外,持續做單調的事情,如長時間打游戲、看電視,同樣會讓前運動區的血液運行變差,甚至受損。
而長期的作息不規律、過于疲勞、酒精攝入過多等原因,也都會造成前運動區功能的減弱,讓人們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可見,前運動區對于我們的情緒健康,非常重要。
那么,到底前運動區包含了哪些功能呢?
總體而言,前運動區有三大功能:同感、工作、學習。
三大功能對應的三大腦:學習腦、工作腦、同感腦,分別控制著對我們情緒影響很大的三種激素: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以及血清素。
“學習腦”控制著多巴胺的分泌,而多巴胺讓我們產生“快感”。
當它分泌適度時,這種興奮感讓我們愉悅,產生努力的動力。不過,如果過分追求由多巴胺帶來的快樂,就會產生依賴和上癮,譬如酒精成癮、網絡成癮、購物成癮等,從而影響正常生活。
“工作腦”控制著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和多巴胺帶來的快樂不同,去甲腎上腺素帶來的是“面對危險時的興奮”,譬如我們在比賽前、演講前的那種興奮緊張感,就是由它造成的。
當這種激素適量時,我們會適度亢奮,幫助我們在工作時更好地表現。但當它分泌過多時,我們就會感到壓力過大、心煩意亂,甚至焦慮失控。
“同感腦”控制著血清素的分泌,幫助我們保持平常心,給身體帶來“冷靜的清醒”,讓大腦維持平穩地高速運轉。
它像一個樂隊指揮,調節著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把它們控制在一個正常的水平。
不單如此,血清素還能讓我們保持交感神經的適度興奮,就像早上舒服醒來、準備開啟美好一天的愉悅感。它還可以減輕疼痛,也就是說當我們血清素足夠多時,原有的身體上疼痛如頭疼、牙疼、腰疼的感覺,都會減弱。同時,血清素還能幫助我們保持良好的姿勢,刺激抗重力肌,讓肌肉不容易下垂,讓我們身形挺拔。
鍛煉血清素能神經,意味著我們的能變得更美,也更能抗壓。
基本上,社會上公認的“能人”,譬如企業家、明星等,他們之所以能維持高強度、高效的工作,就是因為他們都是血清素能神經發達的人。
因此,想要提高人生效率,保持充足的血清素非常關鍵。
那么,我們該如何鍛煉血清素能神經、產生足夠的血清素呢?
血清素的鍛煉方法主要有兩個:陽光和韻律運動。
首先,我們來說說陽光。陽光會讓血清素能神經興奮,從而分泌更多的血清素。而因為血清素主要是早上制造的,沐浴早上的陽光對激活血清素最為有效。
但太多的照射會讓血清素會自我抑制、減少分泌,所以,早上曬太陽的時間最好不超過30分鐘。
到了夜晚,血清素會轉變成褪黑素,褪黑素不但能幫助我們迅速入睡,還能抗衰老。由于褪黑素只有在夜晚才會產生,所以,如果晚上不睡,不管白天睡多久,即使身體能從疲勞中恢復,但皮膚依然會變差。
如果白天我們體內沒有足夠的血清素,到了晚上,就沒有足夠的褪黑素,從而導致失眠。而長期失眠會導致抑郁、焦躁和衰老,會讓身體進入惡性循環。
因此,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在早上沐浴5到30分鐘的陽光,是血清素鍛煉的第一法寶。
如果長期生活在陽光不充足的環境里,難道我們就無法抗壓了?
別擔心,作者還提供了第二個法寶給我們——韻律運動。
韻律運動,就是“按照一定的韻律運動身體”。它的種類很多,譬如有韻律的呼吸、咀嚼、散步、跑步、游泳、跳舞等等。
只要讓身體在韻律運動中,保持5分鐘,即使只是不劇烈的韻律呼吸,也能激活我們腦中的血清素神經,從而增加血清素分泌量。
值得注意的是,疲勞會降低血清素濃度,因此,進行韻律運動的時間,最長別超過30分鐘。
“重要的不是長時間運動,而是長期堅持。”
如果我們能選擇一種自己喜歡、能堅持一輩子的韻律運動,那就是最好的抗壓方式。
所以,如果我們能在早上的陽光中,配合著有韻律的呼吸,聽著有節奏的音樂慢跑或散步,只要每天堅持5到30分鐘,這種血清素鍛煉的巧妙結合,就能讓效果加倍,讓我們輕松快樂地解除壓力。
雖然,血清素功能強大,但它并不能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
因此,我們除了通過鍛煉血清素能神經來抑制精神性壓力,我們還需要一個強大的武器來消解身體性壓力,那就是“眼淚”。
作者告訴我們,眼淚分為三種:一是基礎分泌眼淚,即保護滋潤眼睛的眼淚;二是反射性眼淚,譬如切洋蔥時條件反射所流的淚;三是“動情之淚”,這是悲傷感動時流的眼淚。
只有第三種“動情之淚”,才能幫助我們舒緩壓力。
“希望別人了解自己壓力的眼淚、后悔的眼淚、悲傷的眼淚、感動的眼淚,都屬于動情之淚。”而所有的這些動情之淚,都可以消解壓力。
因為,在流“動情之淚”時,大腦會自動切換到了副交感神經,讓原本緊張的交感神經得到休息,同時也能激活副交感神經控制下的免疫系統。
有些人壓力大,卻長期處于想哭但哭不出來的狀態,那是因為長期的情感壓抑,讓他們大腦的同感功能低下,血清素分泌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只要通過之前所說的陽光和韻律運動的鍛煉,幫助血清素恢復到正常水平,就能慢慢恢復流“動情之淚”的能力。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里,“笑”比“哭”更能減壓。然而,作者實驗發現,和哭時相比,笑時人們大腦的前運動區血流量增加程度較弱,時間也更短。
因此,同樣是消解壓力的力量,哭會解壓效果更好,哭后更爽快,而笑后更精神。
盡管如此,對于大多成年人而言,哭比較吃力,而笑可以每天進行,因此,“想掃除郁悶的時候哭,想充滿活力的時候笑,也是不錯的辦法”。
只要哭泣沒有給別人造成困擾,那想哭的時候就不要強忍。最好在周末晚上,選擇一部感人的電影、書或者音樂,通過眼淚,把壓力都宣泄出來。
雖然,成人通常都習慣性選擇獨自一人流淚,但實驗證明,有同樣痛苦的人一起流淚,更有利于消解壓力,這是“同感”的力量。
因此,簡單的鍛煉血清素和“眼淚治療”的方法,就能幫助我們釋放壓力。所以,不管面臨怎樣的挑戰,我們都不需要因為害怕壓力和傷害,而放棄夢想和希望。
為身邊人的幸福而努力,讓自己感到“被需要”。
即使有壓力,但因為我們有簡單有效的解壓方法,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地追求幸福,不用擔心過程中,壓力會把我們擊垮。
以上就是《消除壓力,從大腦開始》這本書的精華。
其實,想要更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我們就必須意識到希望和壓力是相輔相成的。當我們正視這一點時,就是我們消除壓力的開始。
因為我們的壓力主要來自于大腦,只要我們能夠規律地作息,在早上一邊曬太陽一邊完成30分鐘以內的韻律訓練,在周末時能用“動情之淚”來緩解一周以來積累的壓力,我們就能讓身體和精神上的壓力都得到釋放,從而,更有活力、更有能力地迎來更健康的人生。
人生中,總會有起有落,有快樂,也有悲傷。
愿我們都能學會理解壓力、正視壓力、與壓力共舞。
愿我們都能過上更積極、更幸福、更可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