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聽了李笑來老師的一次講座,今天把筆記內容整理出來。這是第二次聽他的講座了,每次都很震撼,每次都有很大的收獲。這次講座的主題是“終生受用的閱讀操作系統”。其實,我們的大腦就像一臺電腦,學習、閱讀的過程就是輸入,大腦是CPU,處理輸入進來的信息,然后再以各種形式輸出。然而我們都會用電腦,但真的不一定會使用自己的大腦,也沒有一份專門的大腦使用說明書,學校里似乎也沒有教過。既然這樣,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只能一步一步去學。這三個步驟里首先要學的就是輸入,即閱讀。這里所講的閱讀多半是一些實用類書籍,或者讀起來晦澀難懂的書籍,至于小說、散文類的則不需要刻意去學習。
說到閱讀,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大部分人都在追求速讀,但笑來老師不這么認為,他覺得是書就得只字不差得讀。這種觀點多半還是出于他對于知識的尊重和珍惜。而 我從實用的角度出發,認為你如果是基礎不好,又是這個領域的小白,還是只字不差得去讀吧!笑來老師還講到了他媽媽對他的教育,在他初中的時候就曾告訴他其實任何一本教科書里都是概念的羅列,這讓他終生受用,并且最終得出任何領域的學習,基礎層面上的死磕就是那些你看不懂的概念!理解概念,找到概念之間的關聯,理清邏輯脈絡,這就是閱讀的過程。接下來又說到了方法論,提出了兩個閱讀的好方法,一是像作者一樣去閱讀,二是從作者的角度去感知他所處的世界,這兩種方法必須有意識得刻意聯系才能掌握,才能為我們所用。優質的文章都是從事實出發,然后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而論證自己的觀點,作為一個閱讀者也要從這三點出發去讀文章,找到事實、看法、論據才能找到作者的寫作框架。
輸入之后就是輸出了,即寫作,他只是粗略得強調了一下寫作的重要性,寫作可能會倒逼輸入的質量。
這些基本上就是李笑來老師講座的講座的基本內容和自己的理解。講得東西都很有道理,聽得也很過癮,但難的是實踐,需要一點點得去養成習慣,慢慢得日積月累才能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