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幾厘
劉同曾說“誰的青春不迷茫”。的確,每個人都會有迷茫的時候,它與年齡無關,因為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出現。
社會快節奏的發展,迷茫似乎也成了一種常態。但在這種迷茫狀態下生活是挺可怕的,如果渾渾噩噩,最終只會拖垮自己,變成了一事無成的廢人。
但如果你戰勝了它,也許你的人生就會柳暗花明,迎來不一樣的人生。
著名作家史鐵生曾經是80米跨欄冠軍,20歲那年卻得了一場大病,但年輕力壯的他不以為然,覺得自己的身體可以扛住。
然而一年后,他還是下肢癱瘓了,永遠的坐在了輪椅上,正值青春年少,卻不得不面對這殘酷的現實。
他說:“我沒有死,也再不能走,對未來懷著希望也懷著恐懼。”
他覺得自己就像個廢物,對生活充滿了絕望和迷茫,為此他先后自殺了6次,吞藥,用電自殺,但還是活下來了。
在一次次自殺未果后,他終于找到了生命的意義,也不再迷茫,那就是寫作。
正所謂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既然身體走不了,那就讓靈魂走的更遠些。
在輪椅上的后半生里,他寫了20部短篇小說、6部中篇小說、2部長篇小說、18部隨筆散文及其他,還有2部電影劇本,終于成為了一個偉大的作家。
史鐵生在迷茫時也曾放棄過自己的人生,甚至差點付出生命的代價,但人生不就是這樣,跨過了,才可能重獲新生。
就像張愛玲在《不得不走的彎路》中寫的:
“在青春的路口,曾經有那么一條小路若隱若現,召喚著我。母親攔著我說,那條路走不得,我不信。
上路后,我發現母親沒有騙我,那的確是條彎路,我碰壁,摔跟頭,有時碰得頭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終于走過來了。”
所以,迷茫并不可怕,再厲害的大神他也是人,也跟我們一樣迷茫。
但你要明白,迷茫不是你停滯不前的理由,而應該要為清楚的現在去努力,既然不能預測未來,又何必花大把時間用來彷徨不安。
別想要與眾不同,卻總隨遇而安,在本該拼命努力的年紀,卻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所以當你正處于人生迷茫時,請像張愛玲一樣,選擇一條難走的路,勇敢的走下去,哪怕撞的頭破血流,終究會找到你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