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大家有沒有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朋友圈都設置了三天權限,就是你每次打開朋友的朋友圈,不是一根無情的黑線,就是兩三條信息加一句“朋友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其實我自己也在前不久只允許展示三天的朋友圈,其他全部關閉了。朋友問為什么,我無比裝逼的回答,因為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啊…
其實不是,就個人而言,我不僅不想別人把我翻個底朝天,也不想發了,心累。
每次看著諸如“看一個人的朋友圈就知道她是個什么樣的人”,“ 什么樣的朋友圈毫無逼格可言”,“ 你要這樣發朋友圈才更受歡迎啊”等等系列文章標題,都好想吐槽,我就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放肆放肆還要交地租不是?還要擺整齊了不?
朋友圈只是我個人記錄生活點滴的地方啊,什么時候竟成負擔了?
新版微信出的這個功能,真是很人性化,自然就設置了。如果這個時間段你剛好看到我發的圈,是我們的緣分,如果看不到,那就罷了,因為我隨時在變化,三天后可能就是另外一條好漢了。
02
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的理由。每次拿出手機,習慣性的解鎖,然后習慣性的點開微信(是的,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不像八零后零零后一樣最喜歡玩的是QQ)而是微信,點開微信發現沒有消息,不是服務號推送就是一潭死水。那好的吧,只能刷刷朋友群看看有沒有什么新鮮事兒以解尷尬了。
可是朋友圈第一條到第五條都是剛開始做微商的同學發的,往下劃拉又是高中同學曬自家寶貝孩子的,再往下一點是秀恩愛的…
嗯,退出,鎖屏,把手機放回去。這種動作,有事沒事一天也就能重復個幾十遍吧。
然而結果卻是,雖然每天刷著數不完的狀態,但卻很難看到精彩的內容,也很難找到朋友的動態,跟真正的朋友互動起來了。
03
還有就是,不管你承不承認,設置朋友圈的有一個理由一定是朋友圈并不想讓不是朋友的人看見,但是又不能把她們刪掉,每個人應該都有一個不想讓新朋友知道的過去吧?
做銷售的朋友說,因為社交壓力互加的人越來越多,一個個分組實在是太痛苦了,索性混成一團吧,設置一個半年可見就好,不得罪任何人,也不用給別人解釋那么多。
而且想一想越來越多的陌生人都在朋友圈里,不能屏蔽又沒那么熟,而他們卻能夠肆無忌憚的看著自己的一舉一動,吃喝拉撒,喜怒哀樂。有一種被監視的感覺,雖然我也明白,自己的生活其實與別人毫無相干。
說得沒錯。
我們原本是指望著在朋友圈能夠了解到朋友的生活狀態,思想看法的,可是越來越多的是一些耗時且沒有價值意義的東西,夸大其詞的微商宣傳,五顏六色的圖片,秀恩愛炫富成風。
原本想碎片化學習的我們,被時間碎片化了。
用電影里的一句話形容為什么關閉朋友圈:“這個年頭忍一時不見得風平浪靜,退一步未必海闊天空。與其忍讓不動,不如我行我素,反正得失寸惜之,苦樂獨我嘗?!?/p>
我的朋友圈,還是我做主吧。我實在不想再給本已慘淡的人生,更多的刺激了。
04
設置自己的朋友圈,不再去翻看朋友圈,還有一個理由,嫉妒。
哇,看著別人天天過得那么精彩萬分,中午還在三亞的沙灘上奔跑晚上又在三里屯的夜店嗨,今天曬的是日本的美食,明天又是加拿大的夜景。
好吧,我妒忌,原來自己不知道的是那么那么的多,原來好多東西是怎么努力拼命也無所企及的。原來你以為已經不錯的生活,是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有錢人還可以這樣過。
加繆在《局外人》里寫的:
我們很少信任比我們好的人,這可太真實了,我們寧肯避免與他們往來。相反,最為經常的是我們對和我們相似,和我們有著共同弱點的人吐露心跡,因此,我們并不希望改掉我們的弱點,也不希望變得更好,只是希望在我們的道路上受到憐憫和鼓勵,。
你看,狹隘的人因為這種原因也是能關閉自己朋友圈的。因為看你過得實在是太好了,所以為了避免打擊我脆弱的玻璃心,我不看了啊。
寫這篇文章的同時,看到至上勵合成員劉洲成妻子林苗微博發的離婚聲明,其中有大段的材料寫此明星為了維護形象,塑造好爸爸好丈夫的形象,各種擺拍,甚至盜圖。
這種現象只是一個人嗎?不是,通過社交展示出來的,都只是我們想要讓別人看到的一面而已。
呵,這個虛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