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紅樓夢》里,賈寶玉最喜歡女孩兒。
“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p>
所以,他對每個女孩兒都很好,甚至曲意逢迎。
他對丫頭縱容,晴雯砸了東西對他出言不遜,他一時氣憤,事后卻去賠禮撕扇買她一笑。
平兒受了委屈,他為之跑前跑后,伺候梳妝。
至于姐姐妹妹,更是對她們好得無可無不可的。
然而,他卻只愛林黛玉。
為什么呢?
因為只有林黛玉最理解他,林黛玉和他的價值觀是一樣的。
第三十二回,湘云勸寶玉道:“還是這個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讀書去考舉人進士的,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也好將來應酬世務,日后也有個朋友。沒見你成年家只在我們隊里攪些什么!”
寶玉聽了道:“姑娘請別的姊妹屋里坐坐,我這里仔細污了你知經濟學問的。”襲人道:“云姑娘快別說這話。上回也是寶姑娘也說過一回,他也不管人臉上過的去過不去,他就咳了一聲,拿起腳來走了。這里寶姑娘的話也沒說完,見他走了,登時羞的臉通紅,說又不是,不說又不是。幸而是寶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鬧到怎么樣,哭的怎么樣呢。提起這個話來,真真的寶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訕了一會子去了。我倒過不去,只當他惱了。誰知過后還是照舊一樣,真真有涵養,心地寬大。誰知這一個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見你賭氣不理他,你得賠多少不是呢。”寶玉道:“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他生分了?!?/p>
黛玉恰好過來,聽了這話,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嘆。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錯,素日認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所驚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稱揚于我,其親熱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嘆者:你既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為你的知己,既你我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論呢?既有“金玉”之論,也該你我有之,又何必來一寶釵呢?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況近日每每神思恍惚,病已漸成,醫者更云:“氣弱血虧,恐致勞怯之癥?!蔽译m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縱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間,不禁淚又下來。
2
正因為這一段故事,讓林黛玉從此消了對寶玉的懷疑,寶玉也對黛玉剖開心扉,知道了原來雙方都是自己的知己。
按照我們現在的說法,就是黛玉和寶玉的價值觀是一樣的。
價值觀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價值觀決定人的自我認識,它直接影響和決定一個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標和追求方向的性質。
同樣,它也影響一個人對愛情的選擇。
覺得愛情高于一切的人,會把金錢權勢看得輕些。但是,如果一個人的價值觀是金錢和權力,那么選擇對象的時候一定會著重考慮這兩個方面,愛情則不值得考慮了。
就像我曾經有個同學,就跟我說,你以為愛情是什么呢,不過是實現利益的手段罷了。
沒有對錯,因為這便是她的價值觀。
她以她的價值觀選擇的對象,一樣會覺得很幸福。
3
在《紅樓夢》中,叫玉的人價值觀是趨同的,比如寶玉、黛玉和妙玉。
而戴金的人,比如寶釵和湘云的價值觀也是趨同的。
這就是為什么寶玉愛黛玉敬妙玉而并不能真心愛慕寶釵和湘云的緣故了。
一個人的價值觀和她的原生家庭、成長環境和教育背景相關。
黛玉生于世家,林家和賈家一樣,本就是勛貴之家,父親林如海更是高中探花,被欽點為巡鹽御史,母親賈敏是貴族賈家的嫡親大小姐。而且,林家也只有一個嫡親的女兒,自然把黛玉當做掌上明珠,黛玉家境優越,不知金錢為何物,自然視金錢若糞土,我曾在上一篇文章《林黛玉的家產哪去了》寫道,這個女孩子坐擁萬貫家產,卻可以為了愛情不去在意,這是優越的家庭環境下才能養成的高貴性格。
寶玉的成長環境更不必說,同樣的勛貴之家,有一個宮中做貴妃的姐姐,祖母和母親無限溺愛,不知賺錢辛苦,自然蔑視仕途經濟。
妙玉也是如此,根據書中的描寫,妙玉也是官宦小姐,而且家底不弱,在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時候,她用來款待賈府眾人用的茶具相當名貴,包括犀牛角做的器具。這些細節都足以說明妙玉的出身高貴。再來看看妙玉對寶玉說話的口氣,“這是俗器?不是我說狂話,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這么一個俗器來呢?”堂堂五世之家賈家如果都找不出這樣一個俗器的話,妙玉的出身到底是什么呢?難怪有人考證妙玉出身皇族呢。
《紅樓夢》中只有這三個人名字中有玉,也只有這三個人對仕途經濟不屑一顧,或許,都源自于他們的出身環境的優越以及那與生俱來的高貴性格吧。
4
小說中還有兩個女孩子也和寶玉的一生戚戚相關,甚至是金玉良緣的最佳人選。
她們是佩戴金項圈的寶釵和佩戴金麒麟的湘云。
這兩個女孩子都勸過寶玉要把心放在仕途經濟上,從而被寶玉所不喜。她倆的價值觀與寶玉不同。
薛寶釵,出身皇商薛家。在古代,士農工商,商人處于社會的最底層,即使是皇商,也因為擺脫不了商人的身份。所以,薛寶釵才要上京選秀女,不過是為了提高家族的地位罷了。
寶釵自幼喪父,唯一的哥哥又從小被母親溺愛,家族中的生意難免要靠這個閨中小姐操心,所以她對很多經濟之事很上心,探春改革大觀園的時候,寶釵的想法都非常有條理而且具有超前性。不僅如此,她還要時時提醒著幫著糊涂的媽媽和不靠譜的哥哥管理家族生意:“倒是自從哥哥打江南回來了一二十日,販了來的貨物,想來也發完了。那同伴去的伙計們辛辛苦苦的,回來半個月了,媽媽和哥哥商議商議,也該清一清,酬謝酬謝才是,別叫人家看著無理似的?!币粋€本應該在深閨中讀書繡花的大家小姐卻要日日操心家里的生意,怎么可能像黛玉那樣滿腦子風花雪月呢,所以她才會勸黛玉:“咱們女孩兒家不認得字的倒好。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就連作詩寫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內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內之事。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這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么大害處。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的看也罷了,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边@話也只有寶釵這樣的女子才可說出,如果擱在現在,寶釵一定是個女強人了吧。所以,不要以為寶釵在費盡心機去做寶二奶奶,也不過是無奈之舉吧。
湘云也是出身世家,只可惜她在襁褓時期,便父母雙亡,跟著叔叔嬸嬸過日子,家境也大不如從前。書中借寶釵的口說過湘云的情況:“我近來看著云丫頭的神情,再風里言風里語的聽起來,那云丫頭在家里竟一點兒做不得主。他們家嫌費用大,竟不用那些針線上的人,差不多的東西是他們娘兒們動手。為什么這幾次他來了,他和我說話兒,見沒人在跟前,他就說家里累的很。我再問他兩句家常過日子的話,他就連眼圈兒都紅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說不說的。想其形景來,自然從小沒爹娘的苦。我看著他,也不覺的傷起心來。”又道:“上次他就告訴我,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若是替別人做一點半點,他家的那些奶奶太太們還不受用呢?!?/p>
這就是一個本應養尊處優的大家小姐的窘迫情境,所以,對于金錢,對于世情冷暖,湘云應該有著和別人不一樣的理解吧,所以為什么一向樂觀豁達的湘云也能說出讓寶玉不高興的話來。
5
上職業生涯規劃課的時候,就跟學生說,價值觀決定一個人的選擇,工作、事業、婚姻愛情都是如此。
一個把自由看得高于一切的人,去從事一個處處是束縛的工作,他會不快樂,會覺得辛苦。
一個把愛情處處放在第一位的人,如果和一個要為了錢可以什么都不要的人結婚,婚姻會味同爵蠟。
反之,如果兩個人都是重視生活品質的人,或者兩個人都是葛朗臺式的守財奴,也會樂在其中。
所以,不管做什么,先想想自己的價值觀總不會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