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杰說
社會發(fā)展越來越進步,節(jié)奏也越來越快。現(xiàn)今一年的變化,恐怕抵得上我小時候,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變化速度吧。
然而我的童年,卻是緩慢且充滿樂趣的。今天我想給大家講述一下我的童年時代。
晚上睡不著覺的時候,躺在床上,閉上雙眼,往事一幕一幕地,在我的眼前飄過,很清晰,很真實,仿佛觸手可及。人過中年,的確很容易回憶起那些遙遠的往事。
從我懂事起,我家就已經(jīng)搬到一個小縣城里了,完成了從農(nóng)村到縣城的轉(zhuǎn)移。
我的家是一套三間的平房,那時候樓房非常少,印象中好像只有縣委大院是一座三節(jié)的小樓。
汽車也見不了幾輛,沒有轎車,都是吉普車,那時的汽車絕對是一種高大上的東西。
我父親是一名光榮的小吉普車司機,專門給局長開車,那可是人人羨慕的職業(yè),開在路上,不論有沒有人,都拼命地按喇叭,非常拉風,跟現(xiàn)在擁有一輛凱迪拉克的感覺,也差不了多少。
仍然記得,發(fā)生過一件一直到現(xiàn)在我都印象深刻的”大事“。
有一次,我與小伙伴爬上吉普車玩,現(xiàn)在想來,吉普車應該是掛在檔上的,相當于剎車,不會溜車。但我手賤,把檔位給撥到空檔,這下麻煩了,因為車正停在一個坡上,所以車就載著我和小伙伴,緩緩地溜向坡下。我們當時都傻了眼,根本反應不過來,只是驚叫連連,如果不是因為我的父親正好出來看見,沖上前來把車弄停,還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呢!
那時的縣城,疆域還非常地小,現(xiàn)在的市中心,當時可都是郊區(qū),感覺走到郊區(qū)已經(jīng)是非常非常遙遠的距離了。
在當時的郊區(qū),有一條河,在河的兩岸有一片樹林子,那是我們小孩子們玩耍的樂園。我們經(jīng)常去捉昆蟲,捕知了。
知了就是蟬,分好幾種,有大個的,叫聲特別響;有中個的,叫一會就飛走了,從不做長時間的停留;有小個的,長得還跟樹一個顏色,不仔細看經(jīng)根本發(fā)現(xiàn)不了。蟬分響蟬和啞蟬,我到現(xiàn)在也分不清,到底哪是公,哪是母,反正那時候大家都喜歡響蟬,不喜歡啞蟬。
我和我的表哥年齡差不多,也比較談得來,所以我們倆經(jīng)常從我姥姥家,步行到他家去玩。
旅途太長,寂寞無聊,不能閑著,捕蟬玩吧,于是沿途的蟬們就倒了大霉。
捕蟬有好幾種方法,其中一種方法,是用加工過的面團纏在在竹竿上,往蟬的翅膀上一粘,蟬就被捕住了。但這種方法有個缺點,就是你必須手穩(wěn),必須一下了就粘到蟬的翅膀上,因為粘在它身上別的地方,很容易就掙脫了。
因此,我們一般都采用下面的這種方法:找一個方便袋,最好是白色透明的,用鐵絲繞成一個圈,把方便袋的開口處套在圈上,再把鐵絲綁在竹竿的前端,這樣就形成一個“陷阱”,發(fā)現(xiàn)蟬后,對準蟬沒頭沒腦地捂上去,不管捂在哪個位置,它只要受驚一飛,就會落到方便袋里,而蟬這種昆蟲只要落入袋中,就百分之百束手就擒了。
我和表哥走上十幾里路,一般會捕到幾十只蟬,回到家里用油一炸,撒上鹽等調(diào)料,吃起來那絕對是一道“大菜”,美味無比。
比炸蟬更美味的,其實是蟬的前身——我們都叫它”蟬猴“,蟬猴在夜晚里,會從地下鉆個洞出來,往樹上爬,然后變身成蟬,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拿著手電筒照到它,一把把它從樹上捉住。有時,一晚上能抓到好幾十個,用油一炸,可比蟬有肉并且好吃多了。
這些看似簡單的小玩意兒,卻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無限的樂趣,與現(xiàn)在的小孩子玩的網(wǎng)絡游戲,感覺差不多,但我們這可是室外活動啊,既靈活了身手,還鍛煉了眼力,同時能夠呼吸到大自然純凈、清新的空氣,豈不快哉?
2016.9.9
一個江湖大佬童年的那些事兒(上)結(jié)束,明天繼續(x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