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電子日歷,仔細瞅了瞅一行行的黑色數字,猛然發覺新年已經快速遠去了。而新的計劃,卻還沒有影子。
想起朋友的反雞湯語錄,生活不只詩和遠方,還有眼前的茍且。只是面對眼前的茍且,剛滿18歲的她不是只會吐槽。餐廳,工廠,她都是進去過的。凌晨的城市街道,她是走過的。為了學業,也為了以后能夠少依賴父母一些,盡管家中的父母已幫不上她什么忙了。
在另一餐廳打工時,遇到了不愛說話的二師兄。師兄和我年齡相仿,只是微胖,皮膚很白。 初入餐廳,幾十號人,天南海北的都有,南腔北調齊全。于是,家鄉話便成了熟悉周圍同事的一根特殊紐帶。接著這根紐帶,我便和操著一口濃重河南口音的大師兄熟絡起來了。那年年底,他辭職回老家,說是要相親。正月里,他不溫不火地告訴我,自己訂婚了。我正要說些什么,他卻在電話那頭緩緩吐出幾個字“真的等不起了”。電話這頭同齡的我,只能以呵呵做結。
那些八零后,或許要承擔更多吧!還有......
好磨礪過他們的生活會贈予他們經驗,賦予他們智慧,讓他們越來越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