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說,“你若愛她,讓你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她,并且給她自由”。
對于這句話,我有兩個疑問,一個是我最困惑的問題:愛。什么是愛?到底怎樣才算愛?
另個問題是:自由。“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一直在追求自由,但怎樣才算是自由,也有人說自由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季路問孔子何為死,孔子答曰:“未知生,焉知死?”。是,都不知道生,你他媽還給我說什么死。那不知道愛,不知道自由,又何能談愛情與婚姻呢?起碼,我真的不知道。
或許,能夠想到這些問題的本就不多。而且想這些問題的人基本上都是沒人愛沒人疼的人,也就是沒有“愛”的人,這樣才有時間來思考這些無聊的問題。
說兩個身邊的故事(筆拙,若帶入感不強,可設想自己就是主人翁)。
part 1
一親戚有兩女兒。大女兒婚后生下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孩子們幾歲的時候,大女兒離婚了,小男孩分給了男方,小女孩留在了女方,由著這位親戚帶大,目前已經十來歲了。
有一次小女孩犯錯了,老師請這位親戚去學校。了解情況后得知,是作文沒有寫,而且小女孩非常內向,平時不愛說話,而且說話聲音小,老師問話也不說。親戚得知作文的題目是“我的爸爸媽媽”后,最終,親戚告訴老師說,我是孩子外婆,孩子很小的時候她的父母就離婚了,她起小我帶大的,所以她對于爸爸媽媽沒有多少能過寫得出來的。
都說小孩子天真爛漫,想象力豐富,但是對于一個沒有經歷過多少父愛母愛的孩子來說,這些都是bullshit.
所幸,大女兒再婚,已育有一個孩子。但似乎禍不單行卻今日行。前段時間說小女兒也要離婚了,而且一個小女兒的女兒都十來歲了。這個世界都在鬧什么!What the hell.
part 2
第二個故事并沒有這么起伏。這里不做多述,總體是兒子婚后,兒子媳婦待在家中做些小生意,并不為父母所接受,按父母想法,在外打工,兩個人賺錢不比家里來的快些嗎。加之中國幾千年的家庭矛盾關系 — 婆媳矛盾一直是無法善解。媳婦在家里受氣,與兒子嘀咕,說個不停。最終,罵起了嘴,動起了手。
轉回到話題,如果是這樣的婚姻你接受嗎?你肯定說,那是別人,又不是我。是啊,的確不是。但真的嗎?
就馬哲觀點來說,事物都是普遍聯系的,而且本質都是一樣的。好吧,不扯了。
其實,就婚姻想說的也就兩個方面:
對男人來說
一個男人必須要有獨立穩健的經濟基礎,才可以去談其他;
一個男人也必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脾氣,才不失分寸。
對女人來說
路是自己選的,如果當初是為了高、富、帥而走進殿堂,那以后打落地獄也要咬牙承擔;
始終覺得有自己想法的女孩子最美。
仍在困惑不已,愛是什么。但愿,有一天我能清楚回答這個問題。如果你有什么答案,愿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