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something right instead of something resonable.
做正確的事,而不是做合理的事。
這句話是我曾經看到的,很值得深思的一句話,值得我們跟自己的價值觀、道德觀等進行一番的“較量”,得出可實踐的結論。
我認為,人每一次的成長,都是自己對一些事情進行深度思考后,自己深切地認可一些道理,并以之為道德行為準則,直到下一輪的“三觀”變革開始,周而復始,不斷迭代更新。
從今天的一件小事說起吧。
北京的地鐵是真的很擠。每次站在隊伍里排隊上車,都是被擠上來被擠下去的,十分省力。像我差50cm就1米8的“個頭潛力股”來講,毫無存在感,真的,但我從未自卑,因為坐在椅子上的人,從來都是比我矮的。。。阿Q
我被擠上地鐵后,關門前被擠上來一位老人和一位中年,中年攙扶著老人。
因為根本挪不動身子,坐在椅子上的人也根本看不到有位老人上來了而去讓個座,因為人太多了。于是老人呢,就在門口處,扶著把手。
我打量了下這位老人,年紀已逾古稀了罷,有嚴重的白內障,穿一身老舊的外套,那位中年人應該是兒子吧,穿得還好,一邊囑咐老人抓緊扶手,一邊自己也使勁兒抓著扶手。
我站在老人身旁,地鐵已經過了一站,二位還沒有下車。中年回過頭問老人,
“站著會沒事吧?”
老人搖搖頭,身子也隨地鐵搖晃,似乎就要摔倒一樣。
因為我也站著呢,但是覺得要做些什么,或者處于內心的正義,或者處于一種惻隱之情。
我向前湊了湊,問老人,
“老先生您到哪站下呀?”
老先生顯得有些驚慌,像是不經常搭地鐵的那種,很慌張,說這就下了。
我轉向離我最近的座位上,是兩個年輕的小姑娘,十幾歲吧。我說:
“小美女,你能不能把作為給這個老先生讓一下,你看他這么大年紀,站不穩。”
姑娘啥也沒說,抱起書包就站起來了,跟她一起的伙伴也一同站起來了。
我就對這位老先生說,
“老先生您先坐下吧!”
老先生依然很慌張地說這就下車了,雙手使勁兒地抓緊把手。旁邊中年也扭過頭來客客氣氣地說:
“沒事沒事,這就下車了。”
就這樣,兩位小姑娘被我一叫,都站了起來,也沒有坐,老人也沒坐......
接著,下一站就到站了。老人、中年還有兩位小姑娘就下車了。
這就是今天發生的一件小事。
我走出地鐵,走在路上,一邊想著,這件事的前前后后。我并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只是直覺告訴我,要做些什么,于是我就選擇這么做了。
請其他人,給他人讓座。。。
這樣的事我第一次干,不算啥大事,也沒有損害其中任何人的什么利益。在我現階段的道德觀里,它是正確的,所以我就去做。
而在我想討論的主題中,“合理”的事情是什么呢?
一個老人,在地鐵里被擠著,身體重心都不穩,很多知情或者不知情的人都無視這個事情,這些就是看似合理的。知情的旁邊的人,因為我都沒座,人有那么多,我站著,你也站著,年紀大也沒辦法咯;不知情的人呢,我根本就沒看到有這么一位老人,我怎么給他讓座呢?!
很多“看起來”十分合乎情理的事情,其實并不正確,我泱泱大國五千載的文明和底蘊,更是需要我們來做一些事情,而不是選擇無視,忽視。
坦誠地講,人就是一種十分講求情感和需求的動物。選擇這么做和不選擇,僅此而已。
什么是正確的?什么又是合理的呢?
我不知道,也無從考究和理論。
我只知道,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要做什么樣的事情。
無論是從書本里學來,還是從人口中聽來,都不是自己的東西。需要自己深度的思考,和親身地實踐,而不是僅僅懂點什么道理或者口里侃侃而已。
我們現在什么樣,中國未來就是什么樣,世界未來就是什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