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我不能看到孩子無用
事件:燒晚飯的時候,老二一定要找媽媽,燒好菜要燒湯的時候,老二實在安撫不了,我就讓女兒來,教她燒湯。看著她不耐心的樣子,我好著急,根本看不下去,我無力罵她和指責她,就抱著老二站在旁邊引導她切番茄、倒油、翻炒,她越來越沒用耐心,不是要切到手,就是倒很多油,每一個動作都是惡狠狠的,我感覺到了她的憤怒。
即時反應:我一直壓抑著自己的憤怒,心平氣和地引導她一步一步地做,在她刨絲瓜的時候,我控制不住了,憤怒憋不住了,“啊”的一聲大叫起來;我讓她把絲瓜切成小塊,她就在菜板上拼命剁,我受不了了,歇斯底里地大叫大哭起來,我好無助。
此刻身體的感覺:面部發緊,腦袋漲,流淚。
內在對話:她做得不好,不會切菜,沒有耐心,好沒用。
內在感受:我心里涌出深深的恐懼和不安、自責、愧疚,都怪我,是我沒有培養好孩子,沒有按部就班地教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沒有培養好孩子的生活能力,我沒有用。
自己內在什么情緒傷痛(情緒鉤子)被觸動:我在女兒不夠熟練地燒湯的過程中,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樣子,我跟女兒一樣沒有耐心,笨手笨腳的樣子讓母親不喜歡,她就拿很難聽的話罵我,趁我不注意的時候掐我,我好羞愧,我本來是心疼他們干活辛苦,想幫幫他們,她卻這么對待我,于是我就逃得遠遠地,跑出去玩,寧可等著他們叫我回來吃飯,大不了也是數落一頓。我現在能理解母親當時對待我的方式,她脾氣急躁,生活窘迫,我的笨手笨腳浪費了食材和時間,她有理由生氣,小時候我外婆也沒有溫柔地對待過她,她只是拿她母親對待她的方式在對待我。
限制性信念:女兒做簡單的家務應該做得好,某個動作我覺得不熟練就是沒有用,女兒應該主動來幫助我,女兒應該看到我的無助(晚上燒晚飯的時候要主動管弟弟),女兒不應該有脾氣,女兒應該體諒父母,耐心地按著我的指示做。
臨在后看到的真相和可能性:我看到的真相是,女兒有自己的時間安排,這兩天她的手機癱了她也很難受,女兒的話讓我震動:我說的都是事實難道你不讓我說真相嗎?她小的時候我從不指望她做什么,都是給她弄好不用她動手,到了青春期我讓她一下子懂事一下子按照我的需求去做我認為她能做好的事,她怎么能夠有耐心?她的表現是她的真實,是我對她有過多、過高的期待。其實她昨晚燒的番茄蛋湯味道也挺好的。
可調整的回應和選擇:我學著接納她的粗暴和沒有耐心,那是我女兒目前的真實,我沒有理由要求她按照我的方式呈現她的情緒,可我可以引導她如何更有效地和人溝通與表達情緒。我在遇到這樣的鉤子的時候,要自己做憤怒靜心,孩子們沒有義務被我的情緒傳染或被嚇到,我要為我自己的情緒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