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人”張鐵義
70年代,人杰地靈的“大城市”鐵嶺的城鄉結合部,誕生了一個排行老五的男孩,連哭聲都異常的洪亮。在遼北黑土地的滋養下,男孩長成了精明強干的商界精英,而立之年開始成為京漂,很快在京城金融界揚名,在京城購置了19套房產,還娶了一位如花似玉的武漢大學“校花”做老婆,無論生活還是事業,都讓人羨慕到飛起。不過,如果這段故事沒有后面的轉折,也許京城會多一個億萬富豪俱樂部的成員,沒有了這篇“50號新農人”的故事。
2010年的春節,衣錦還鄉的“老五”回鄉探望母親,老母親拉著兒子的手問:老五,人家都說你在北京賺了一個億,那是好多錢吧?你為什么不拿出來點幫幫家鄉呢?”母親的一番話,如當頭一棒,砸醒在金錢堆里沉醉不愿醒來的張鐵義,也勾起他藏在心底的家鄉情結。
東北漢子向來雷厲風行,張鐵義回家的心情堅定如鐵,而且要賭上自己的全部身家和一輩子!他決絕地賣掉北京的全部房產,把自己、老婆、孩子的北京戶口一并遷回家鄉鐵嶺熊官屯,斥巨資請清華院、沈陽農大的專家為家鄉做了一套熊官屯新城鎮規劃,決心在這片16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描畫最新最美的藍圖。
回鄉七年,當年揮金如土的金融家變成了徹徹底底的農民,連掉在地上的飯粒都會心疼的揀起。他拜了一位農學院的教授做老師,從頭學習現代農業、設施農業、智慧農業,盡管新城鎮的規劃落地緩慢,但他的農業技能突飛猛進,如今你再見他,曬成小麥色的皮膚,滿是老繭的雙手,有些嘶啞的大嗓門,每天不是在農莊,就是在去農莊的路上,拖拉機、旋耕機、推土機……無所不會,至于那輛價值100多萬的越野車,也讓他開成了能披荊斬棘的“山路坦克”。
回鄉七年分文未賺的張鐵義,真的成了人如其名的“鐵肩擔道義”,農業的投入如同無底洞,有時幾乎把他推入絕境,但這個鐵漢子總有智慧峰回路轉,而給他信心和智慧的,恰恰是全經聯。他把全經聯稱之為“家”,這個家如同古希臘神話中的地神蓋婭,張鐵義像安泰一樣,只要身不離地,便可源源不斷地從大地母親的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夠擊敗任何強大的對手。
新農人張鐵義用七年的時間夯實了自己“新農人”的身份并以此為傲。他創辦了五色土農業,在遼展支持下打造了朵朵童農莊,這些都成為全經聯的創新基地和產業創新IP,模式逐漸清晰,市場越來越寬廣。張鐵義認為,新農人是堅持發展生態農業并自覺維護生態和諧,以生產和流通安全食品為己任的涉農生產者和經營者。新農人不是去舊化,而是植根于傳統農業,保留老農民的優秀經驗,繼承老農民淳樸、善良、勤奮的傳統精神,運用新技術,新理念、新辦法保證食品安全并提高傳統農業的生產效率和作業水平。他踐行這些標準并矢志不渝。
曾經,《華爾街日報》發表過一篇題為《中國社會十大病態:信仰缺失和自私》的文章,但是,也許他們必須收回自己的妄論,如張鐵義一樣的新農人正在倍數增長,他們重信息、重資源、重互利、重創新;他們是有信仰、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的早期型態和探索者,是時尚農民。他們的出現將不可避免的幫助老農民們解決小、散、多、弱的先天不足,帶動農業向信息化、市場化、現代化快步邁進。
信仰是陽光,照耀著新農人張鐵義的前路;全經聯是大地,用平臺和生態的力量賦予新農人張鐵義力量,這個鐵一樣堅韌的遼北漢子,正走向逐漸清晰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