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三部曲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作者那些奇思妙想總能引起人們對科學、對世界乃至對未來無盡的遐想,以至于我在接連寫完幾篇讀后感,認為與這本小說的事情已經到此為止了之后,大腦中還是時不時地開始思考起小說中的一些想法與設定。這次便從死神永生中的那些科技設定談起。
之前看完死神永生給我的感覺是,相對于第二部黑暗森林,這一部寫得過于虛浮和縹緲,對于很多東西的描寫有些蒼白無力乃至重復。比如說對三維人進入四維空間感受的描寫和看到三維世界跌落到二維世界的視覺描寫,描寫中有雷同的部分,同時更有一種無力感。還有結尾時那突如其來的跨越億萬年的時間快進,給人一種猝不及防的感覺。
但是回想起來,也許這一部里的內容,才是作者真正要表達的東西。在第一部里,作者就借著一些人的嘴說出了他的假設:也許,物理學根本就不存在。在第三部里,他通過空間維度的接連下降,真空中光速的改變最終清晰地表達出了他的猜疑:也許,世界的規律本不是如此,是文明的進化與干預讓它改變到現在的樣子。
就好像對于山中的野獸來說,山里的地勢、道路、水源地都是固定的,這對于它們來說就是最根本的生存規律。然而,也許那座山的地勢是人類曾經開山采石炸出來的,山里的道路是人們為了行走方便修成的,而山里的水源地則是人類為了蓄水修建的水庫。因此,對于山中的野獸來說賴以生存的根本規律,也許只是人類人為制造的,同時也會為了人類自身需求而再次改變,比如說:推平山林,放干水庫,建造城市。
在第三部里,作者寫出的才是他最為宏大的構思。也正是因為這些構思過于宏大,遠遠離開了我們的生活常識,因此才是難以駕馭的。對于一個三維世界的人,很難想象如果這個世界多出一維來,會是怎樣一種景象——因為我們根本不存在這方面的經驗,我們只能從二維在三維中的情況進行推演、類比。同樣的,我們也無法想象,在一個二維世界中怎樣展現一個三維物體的全部細節——對于二維世界來說,那根本就是無窮無盡的。因此,當我們幻想一個三維世界的人進入四維世界,或者是一個三維世界的物體落入二維世界,那本就不是人類的感官可以完全反映的,更不用提如何將其述之筆端了,這才是作者在描寫那些場景時產生的無力感的根本原因。這,也許只能用老子在道德經里那句話來描述:“道可道,非常道。”對于那些難以用言語來形容的東西,當你把它述之于口的時候,你所說的就已經不是那樣東西了。
我在看第二部的時候一直在遺憾——在他們的科技發展到飛船速度能達到0.15倍光速的時候,相對論效應這么有趣的哏作者居然沒有提到。看完第三部才發現,作者原來是想把它留在這里的。畢竟,0.15倍光速時產生的相對論效應還不夠明顯,產生的結果也不足以產生較大的故事性。雖然我對于第三部里通過降低光速而產生的各種結果存有疑慮,但是不得不說這是表達相對論效應的一個更好的方式——我們雖然難以達到光速,但是如果光速自己降低到我們的速度水平的時候,那突如其來的相對論效應才是最為震撼的。
最后,我還是想要吐槽一下作者對感情戲的描寫,很明顯能看出作者對感情戲的描寫功力不足,這對于第三部的內容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遺憾。一場跨越了幾個世紀的、超越星際的愛戀,最終卻因為幾個小時的誤差而失之交臂,將兩人隔在了跨度千萬年的時間長河兩端。我在讀到這一段的時候,卻居然沒有任何感覺。直到回想起來的時候,才悚然動容。想一想,當云天明每晚望著天空,想象著他的愛人在距離頭頂幾百公里的飛船里,將要飛行千萬年而無法與他相見,那將是怎樣的一種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