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把論語分成了四個階段,
讀論語要知道哪四個層次呢?
第一層是孔子的言語智慧(最寶貴)
第二層是:孔子教導一流弟子的對話(也很寶貴)
第三層是:孔子教導平凡弟子的對話(也能開悟)
第四層是:弟子間的感悟交流(沒有前三層珍貴)
個人感覺:不同的認知能力吸收的東西不一樣,如果認知沒到位,可以從最后一層慢慢往上漲,一定要找到自己能懂得,讓自己學到東西的層次去學習。不要跟風,要有自己的規劃
感悟一:溫故而知新
我以前的理解是把學過的溫習一下,怕忘記。
今天讀了以后才知道學習的本質規律,新的知識和新的認知都是建立在以前學習和認知上發展出來的,所以溫故不是說怕忘記,而是在自己認知提高以后再來學習一遍,會有新的認知收獲。
要記住一點:人的認知都是從低到高,從點到面,對于自己的眼界和人生經驗等認知的限制,很少能一次就把好書讀透,讀懂,就像這本論語,讀一遍根本讀不透,因為自己認知不夠。
感悟二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個人認為,對于父母孝順觀點
第一層:贍養父母,提供衣食住行。(現在這個社會都能滿足)
第二層禮的環節,父母說什么都是,不去違背(但這個不是真的孝,因為沒懂得和諧根本原因)
第三層:發自內心的尊敬,讓父母精神上的喜悅。(家庭認知都和諧了才是大孝)
父母精神的喜悅很大一部分是對子女天性的自然之愛。
這是一個和諧的正循環:所以孝順父母是為了讓他們喜悅,他們喜悅最大的部分還是對子女的愛。
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悅色,有悅色者必有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