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你就開花,
走也走不到頭,
下輩子好歹要睜開眼,
看看這圪梁和溝——
在2016年國慶期間,在萬眾矚目的央視“中國民歌大會”的舞臺上,來自山西左權的盲人宣傳隊榮耀登場,伴隨著傳統的打擊樂,盲藝人劉紅權一曲蕩氣回腸的“開花調”聽得人如癡如醉。這才是真正的民間藝術,這才是真正的民歌!
盲人宣傳隊,一段久遠的回憶。印象中他們總是男女老少成群結隊,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扶著同伴的肩膀,走村串戶賣唱為生。他們走到哪唱到哪,走到哪吃住到哪。他們肚里好像總有講不完的故事唱不盡的曲子。
? ? ? ?
? ? ? ? 在鄉親們眼中,他們身殘志堅吹拉彈唱自食其力,完全有別于那些伸手討吃要飯的叫花子。因此他們無論到哪個村宣傳都不會受冷遇。村干部想方設法為他們的演出提供方便,好客的村民們也樂意為他們提供食宿。看到盲人的孩子可憐,一些村民還把自家孩子替換下的衣服送給他們。盲藝人為了表示謝意,往往即興在小院里說唱一段,那種溫馨歡快的場面,至今難忘。
隨著時代的發展,盲人宣傳隊漸漸淡出人們視線。時隔多年,一篇名為《沒眼人》的文章又把我的記憶喚醒。讀著讀著我深深地感動了。感動我的不僅僅是這些生活在最底層的“沒眼人”生命的堅韌和生活的艱辛,還包括文章的作者亞妮。
? ? ? ?
? ? ? ? 這位當時浙江衛視當紅“一姐”,自愿放棄如日中天的事業,一頭扎進太行老區左權,十年如一日,和這些老天也不要的盲藝人朝夕相處,用手中的筆、用她的鏡頭真實地再現了這些盲藝人背后許許多多鮮為人知的故事。用崔永元的話說:中國缺少亞妮這樣的導演,亞妮干的事,直抵心靈!
左權盲人宣傳隊,這支誕生于1938年多次為八路軍送情報做宣傳的隊伍,這支數十年行走在太行山村落為百姓喜聞樂見的隊伍,這支在夾縫中生存代代傳承著古老民間藝術的隊伍,這支以靈魂而歌為生命而歌的隊伍,在2003年8月的一天,因為與一位音樂教授的邂逅而為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 ? ? ? 田青,這位中國頂尖的音樂理論家,也是本屆“中國民歌大會”的點評嘉賓,當他到左權采風時第一次聽到盲藝人唱出的“開花調”,第一次知道中國還有這樣原汁原味的民歌,見多識廣的田教授禁不住熱淚盈眶:“這是我聽到的最動人的歌聲,我一定要把盲人們帶到北京演出。”
? ? ? 2003年10月2日,北師大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這是盲藝人第一次走出太行山,第一次在這么大的舞臺上表演。臺下坐著的都是當今中國一流的音樂人,還有最懂音樂的大學生。
? ? ? ? 當那來自太行深處的蒼涼悲歌伴隨著傳統吹打樂想起,當那一聲聲原汁原味的“開花調”在頭頂盤旋開來,直抵靈魂深處時,這些一貫矜持的音樂大師們坐不住了,這些聽慣了無病呻吟的天之驕子感動了,他們紛紛起立,為這些掙扎在溫飽線上的盲藝人奉獻出這樣好的音樂,久久地鼓掌歡呼。
演出結束后,第二天一大早,由亞妮陪同,他們如愿以償地來到天安門前“看”升國旗。亞妮給他們講述著升旗儀式。他們手拉著手,耳朵齊齊側向天安門,聽著那雄壯的國歌,“看”著五星紅旗在眼前冉冉升起,紅紅的一團火在心中一點點升騰,升騰……
“問天問地問爹娘,活了這一輩老天呀,我是個甚模樣”……左權盲人宣傳隊,他們整日里走四方,吃的是千家飯,他們不自覺地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者。他們用說唱這門民間藝術在救贖自己,同時也在救贖著許許多多養尊處優的健全人。他們是最接地氣的民間藝人,是一群“活著的阿炳”。
歌從黃河來,歌從太行來。左權盲藝人用真情演唱的“開花調”,該跪著聽的音樂!
注:本文寫于2016年,作者原創。曾在某平臺及媒體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