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讀一本書.王小郭】2015-12-27-080《白銀谷》
原文:李宏齡在戴膺的鼓動下,終于愿意做救市的嘗試。此一動議,先要拿到京師的“晉省匯業公所”,由各家京號共同商定。李宏齡正是“匯業公所”的總董之一。10%
【思考】
一個管理者,一般而言,都會有自己的上司。
一個店長或班長上頭可能有經理或主管作為自己的上司,經理或主管上司可能是總監或副總,再往上就是CEO,再往上就是董事長。
作為每一級的管理者,職責何在?一般而言,都會說上司讓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唯上司馬首是瞻。此言從另一方面解釋就是,上司不讓我做的,我就不會去做。
但對于本職工作而言,誰最了解?不是上司,而是管理者本人。所以,如何做,應是自下而上。
上司只是做方向、定目標、提要求。而管理者則是根據上司的方向與要求,考慮如何達成目標。平時對工作的推進,應是各極管理者提出自己的思路與申請,督促上司決定。
總而言之,下屬成為積極主動者,把上司變為被動者,這樣的順序是非常和諧,下屬既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平臺,上司也不會那么累。
德魯克曾指出,何為管理者,能夠做決定的即為管理者。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管理者都不能自己做決定,那么他就不是真正的管理者。自己做決定不是指獨斷專行,而是自己能夠切實的去思考,提出執行方向,督促上司批準或完善后批準,這才是真正的決定。當然可能有一些事情,在允許的范圍內直接決定,不用請求上司,但這個范圍也是上司確定。
《白銀谷》這一段就是很精彩的闡述了作為有上司的管理者戴膺與李宏齡兩人如何在總號萎縮不前時,自己根據時勢,在政策允許的前提下積極救市。按理說,總號讓自己怎么干就怎么干,是最保險的,出了事是總號的決策問題。但兩人沒有這么做,而是積極謀籌,召開了京號大會,推動西幫各號積極救市,督促西幫走出低迷。
事在人為,故京號老幫往往最終會成為各幫總掌柜,執行業牛耳。
管理者,尤其是基層管理者,應是最有活力的創新者與推動者,能夠審時度勢,立足一線,提出推進方案,才能夠做得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