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電影《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里》,感慨很多。蘇韻錦那個自尊心強且敏感的女孩,她的倔強與努力深深吸引著年少的程錚,他為她補課、給她補貼飯錢、在她失去父親的時候,因她的蒼白而心疼、她在前面跑,而他又在后面追……我們為這一份剛萌芽的初戀感動著。
?這是一份深藍色的愛情,它雖美好卻憂傷,雖心動卻注定沒有結果——這是大多數中國人思想中對高中愛情的看法。或許說,他們并不認為17歲的兩情相悅可以稱之為愛情,這只能叫早戀!可是我認為:多年以后,原來在這里的人不一定是17歲時的那個你,但是我還是愿意與你一起體驗情竇初開的那份美好與懵懂……
? ? ?我曾看過黃磊的一篇訪問,問關于女兒早戀的看法。黃磊說,戀愛就是戀愛,本身早戀這個詞就很混蛋。愛情本身就是美好的,只是當它被強制套上年齡的衣服,竟緊得它透不過氣。17歲的我們在父母和老師的一遍又一遍的勸告中不愿把告白放聲,只能隱忍在心里,讓它慢慢腐爛發臭,成為我們不再奢望的那片時光。白落梅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我能在同一個學校遇見你,和你一起學習,能夠喜歡你,這本來就是我修得幾千年的緣分。喜歡是一種權利,無論年齡。
? 程錚與蘇韻錦的愛情,在歷經高中、大學、工作后,終于開花結果;多年以后,那份純粹的愛情還在這里,那個愛著蘇韻錦的程錚一直都在這里。最初的盟約,如一朵雪花的盛開,照亮了整個冬季??吹竭@里,頗有種“夢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意味。其實看電影的觀眾都知道,程錚與蘇韻錦的愛情發生的幾率微乎其微:世界上可以有很多個蘇韻錦,但是卻沒有那么多程錚。我們總說電視里的世界與現實世界其實是兩個世界,一個虛幻美好,另一個真實悲傷。可是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人愿意去相信電視里的愛情?因為他們期待,因為他們沒有擁有過,他們希望用虛幻去填補自己的遺憾與孤獨。程錚與蘇韻錦、耿耿與余淮的高中時代,雖然以無果落下帷幕,但是又有誰能說他們一點也不羨慕那段純潔、稚嫩的戀愛呢?只是他們在那段最好的時光里,被親情與高壓的學習用麻繩緊緊捆綁。
? ? ?并不是說不學習只戀愛,中國成語里有一個詞叫勞逸結合,我在安排好我的學習的同時難道就不能談一場不轟轟烈烈,但絕對真摯的戀愛?然而現實是,學習越好的學生越被要求不能談戀愛,特別是高中時期。誰說戀愛就一定會成績后退,誰說我與那個喜歡的它就不能共同前進?這不是定理,也不是真理,只是失敗的人數多了,也就成了人們口中的事實。歸根結底,這是人們的教育理念與社會的教育制度的問題。在“高考是人生唯一出路”的思想驅使下,父母、學校把孩子的天性狠狠扼殺,強迫孩子以他們所認為的方式瘋狂學習,只為把孩子送上平坦的陽光大道??墒呛⒆釉谀菞l大道上獨自行走,他們也會孤獨,也會傷神,也想能有一個人能陪在身邊。
? ? ?我們不能指責學校與父母的不對,畢竟他們也是為了孩子的未來。只是孩子想要的真的只是未來的陽光明媚?他們或許也想體驗青春的叛逆,也想體驗17歲的初戀,也想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
? ? ?我想用笑靨如花去迎接年少的你、我想用那顆第一次為愛情而悸動的心去回應你的告白?;蛟S你不是要陪我到老的那個人,但是我還是愿意把那個時候最好的我們耿耿于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