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53-54天 每天三樣,聽一遍,讀一遍
2017.3.30-31 星期四 -五 晴-雨
理解與共鳴——針對孩子的感受做出反應,而不是針對行為
場景一:晚上孩子回來說他多了一項作業,就是昨晚的小練習忘記寫名字了,老師罰寫名字一百遍。要是以前,我肯定嘮叨他:“叫你做完作業要仔細檢查,你看,這就是不仔細檢查的后果...以后要...”,孩子可能會生氣,更加沮喪,會爭辯說他有檢查,只是漏了名字而言...接下來大家都不開心。
今天我問道:”你什么感覺?“”好慘!“孩子說道。我跟著說:”嗯,真的好慘!“ 隨后,孩子說還好自己的名字不復雜,要是我同桌被罰寫一百遍名字,那她就更慘,她名字有一個很復雜的。哈哈,孩子馬上就心情放松下來了。晚上,孩子寫著寫著,一直喊手酸,我說“嗯,要是我被罰寫名字一百遍,我也會手酸。”這樣以同理心來理解孩子,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也心情輕松地完成這些作業。
像類似的例子,這樣直接反映孩子沮喪的情緒,具有移情作用的回應,表達我們的同情和理解,這對改變孩子的負面情緒是很有效的。
贊揚可能會促進一些孩子改善行為,問題在于,這些孩子可能會變成“討好者”和“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這些孩子(長大后)可能會形成一種完全依賴于別人的觀點的自我概念。即使贊揚可能看上去挺管用的,但我們必須考慮其長期效果。鼓勵的長期效果在于他能讓孩子自信。贊揚的長期效果是讓孩子依賴于他人。
場景二:籃球場上,孩子最近自學了個運球換手以躲避對方的搶球,我發現了,要是以前,我可能會說:“兒子,你真棒!” ,當我學習了這種贊揚的語言對孩子的長期效果可能毫無作用,反而有時候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后,我開始注意用鼓勵性的語言,雖然有時候不是很會說,但我慢慢改變。今天我說道:“哇!你換手很快,轉身也很靈巧,經常練習進步大!”,后來孩子有時候會換手失敗,沒接住球,我說:“如果運球技術練好一點,能牢牢把控好球,那這招會發揮得更好。”孩子雖然還不是很熟練,但越來越喜歡練,之前都不怎么在意運球,今天告訴我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每次練運球30下,投籃中10個...”,我及時肯定他給自己定目標,說到:“你現在懂得給自己定下目標,就更容易做好。”
語言具有培養、激發的力量。當我們注意孩子的努力,并且表示感激時,我們就幫助了他們培養希望和信心。但語言最好帶著鼓勵性的夸贊,而不是簡單的稱贊,“你真厲害!你太棒了!你很聰明!...”這種類型的語言對孩子的激勵可能毫無作用。
場景三:晚上,有小區業務員來家里登記水表,隨后兒子馬上倒了一杯水,遞到業務員面前,說:"伯伯,這杯水給你喝。”。我看到了,笑說:“兒子你真有心,想得真周到!”
場景四:明天早上孩子要去春游,特別興奮,回家說放假幾天,今晚先完成3項作業,剩下兩項放假做,然后自己自覺去讀道德經,還說今天要多讀一遍,怕明天沒空讀。我告訴他經典每天至少讀一遍,如果今天他想多讀一遍更好。
批評和評定性的稱贊是雙刃劍,兩者都是在給孩子下判斷。為了避免下判斷,心理學家不會發表批評意見影響孩子,而是指導孩子。在批評孩子時,父母會攻擊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指導孩子時,我們陳述問題以及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不會針對孩子本人發表任何觀點。
場景五:最近兒子坐姿習慣有些不好,老是把腳墊在屁股下,身子有些斜側著坐,要是以前,我肯定吼他:“最近你怎么回事啊!你怎么老說不聽啊,是這樣坐的嗎?坐好!”,這樣我說了他放下來,過一會又會變回原樣,我看見了,又會生氣地提醒他,他也會不耐煩不情愿地放下了,可是一直反復!
今天,我用簡短的語言并提供建議性的意見來幫助他:“把腳放下來!如果你覺得不夠高,可以墊些東西。”他后來拿了靠墊鋪上,然后就做得很端正。” 今天觀察了,后來就不會墊腳上去了。我也很開心!
在學習的路上,因為固有的思維和反應還是沒那么容易地轉變,生活中難免還是會出現固有的反應和模式語言,嗯,繼續反思與改進:
場景一:午餐時間,孩子自己盛飯,可是他只裝了半碗多,我一看,很生氣地說:“再裝一點,吃那些的話你干脆別吃了!“(控制、威脅的語氣),孩子委屈泄氣地說:“這已經很多了。這些是壓實的。”其實我是擔心孩子吃太少了。擔心變成生氣,說話語氣又帶上威脅控制的味道。
場景二:早餐時間,孩子把蒸饅頭底部剝掉,我怒吼:“明天要吃自己煮,我不會再給你準備早餐了。”孩子說:“不要,不要!”其實以前孩子也是這樣,不知道我這次怎么會這么生氣,因為饅頭在蒸鍋里面,和其他東西放在一起,底部會沾上水,有些糊,所以孩子碰到這樣的底部糊糊的饅頭,他不敢吃,所以每次都是把底部剝掉。一個饅頭剝掉底部就沒剩多少,我又擔心他吃得太少了!哎...
哎,其實只要桌上的菜符合孩子的胃口,他喜歡吃,這些飯吃完,飯他還是會再裝的。可是我又忘了,無事自擾!哎,想想不應該啊。這種時候我其實不用去關注他裝多少飯,而是關注桌上的菜是不是他喜歡吃的,關注引導孩子慢慢接受一些平常家里會煮而又是他不愛吃的菜(不知道怎么引導,還需要學習!)是不是需要花些時間研究做菜?還是叫孩子一起做?嗯,這些問題還得加強思考...有好方法的親們記得告訴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