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帶到東北亞的殷商文化生命力驚人,考古學者發現,幾乎遍布整個東北亞都存在箕子文化遺跡。箕子給這些土著居民幼年的心靈里注入了文化覺醒。這種力量持久而強大。在漢代中葉崩頹的形勢下,高句麗人率先在玄菟郡崛起,迅速演變成一場持續數百年的沖擊,幾乎有取代中原之勢,最終引發了隋唐時期的大決戰。
難以捉摸的身世
漢初四郡建立起的統治雖然能夠涵蓋整個大區域,但因為特別依賴本土族群大臣而顯得頗為軟弱。平定衛氏之時,漢朝分封衛氏宰臣尼溪相參為澅清侯、韓陰為荻苴侯、王唊為平州侯、路最為沮陽侯。這些封國在漢初一百多年里是該地區的實際統治者。由于他們的存在,漢初對整個地區的統治即浮于表面,尤其是東面高句麗地區,最早在漢宣帝時期就出現了異動。
今天已經無法理解為什么高句麗的朱蒙王身上帶有如此濃厚奇特的創世色彩。我們只知道高句麗人的崛起帶有一種難于言語的痛苦。他們的墓葬壁畫、器物紋飾、祭祀場所等等遺跡顯示著一種原初的壯麗,但始終存在一種不適感,其風格太過夸張或者生命力過于強力了。”玄鳥生商“作為創世主題,赫然與伏羲女媧主題同時出現在一個墓葬壁畫里。這個情況普遍出現在四郡統治的后期(西漢中葉)。如果當地駐守官吏有足夠的警惕就可以想到這是一個值得特別重視的文化情報。因為,這片區域已經具備了建國的一切條件:箕子帶來的文化認同、燕國和農家的農業技術、漢初的文明生活方式等等。
朱蒙王雖然在扶余地區崛起,但朱蒙本人也許并不是扶余人,他及后代都長期與扶余人作戰。在經歷過幾次傳奇性的游俠王子的典型故事之后,朱蒙得到扶余地區一個較強部族的支持。他之能夠成功在于膽識超群,看到漢朝四郡的統治虛弱無力,他即大膽的挑戰玄菟郡,而后悍然稱王,此舉是一次劃時代的事件,導致了整個東北亞的再次動蕩。
國的進化
按照韓文敘述,高句麗王系多達29代,跨700年。其中最重要的是第四代的大武神王、第六代太祖王和第十九代的好太王。
公元22年,漢朝實際統治者王莽死后一年,天下大亂。大武神王無恤乘機攻擊漢朝在東北亞地區最重要的盟友扶余人,殺其君長帶素,而且竟然擋住了遼東太守的討伐。十五年后,他越過鴨綠江,竟然直接攻擊四郡中最重要的樂浪郡。這次遭到了光武帝劉秀的親自討伐,雙方已清川江劃分南北。二十年后,第六代太祖王四面出擊,占據今38線以北整個東北亞地區,劃分為5個諸侯區。此時,高句麗已經成長為大國,其實力和統治力均遠遠超過衛氏朝鮮。在曹魏時代受到短暫狙擊之后,高句麗人迎來了史上最大機會窗口。
公元316年,劉淵父子、石勒等人攻破長安,此后進入漫長的割據交替時代。整個中原帝國的數百年陰影一掃而光,高句麗開啟擴張模式。十九代好太王確然是一代雄主,在北上之前他先掃平了南部韓人地區(三韓),而后北上攻擊慕容氏和段氏鮮卑人。409年,經過多輪慘烈的拉鋸戰之后,割據遼東的后燕國在壓力下崩潰,漢將馮跋兄弟篡位,建立北燕國,旋即被滅。
不僅如此,好太王還繼續北上,攻滅扶余人的所有邦國,并進入到靺鞨人地區。北伐的步驟最終止步于荒寒的無人區。向西,他甚至攻擊蒙古的柔然和契丹部族,最終為高句麗打下了今天東三省及蒙古、遼東半島及朝鮮半島的廣大區域。
隱形的東亞宗主
高句麗的文化可以看成中原文化的一個播遷形態,當衛氏之時,漢朝已經感受到頭疼無比。中原文明崩潰之后,北方少民政權竟然根本不是高句麗的對手。這點極其危險,要知道,南北朝雄主劉裕也僅僅只能滅南燕、滅后秦這種實力較弱的政權,面對赫連、柔然、北魏這類強敵就只能棄長安而走。中原政治家不知道這個擴張的邊界在哪里?會不會深入到長江沿岸,甚至關中地區?因為他的文化是箕子淵源的,廣大的東亞大陸都很容易接受偉大的殷商遺產。當中原王朝腐朽無能之時,也許高句麗是個不錯的選擇。這就是隋唐兩朝六代君主最恐懼的事情。
高句麗采取一種極其類似殷周時代的封建制度,如大加、相加幾乎就是殷商時代的”侯甸男、衛邦伯“。它的整個生活方式、治理方式都是一個翻版的中原,其競爭力遠遠超過十六國的任何一國,甚至也能超越隋朝和唐朝。當李世民深入高句麗腹地之時,肯定感受到了這種特別痛苦的壓力。而高句麗人也明顯意識到了自己與中原的同態競爭關系,他們與隋唐的每一次交戰都傾盡全力。甚至到了今天,我們仍可以看到影視劇中李世民被神箭手射瞎眼睛的鏡頭。
名將徐世績終于在668年攻入平壤,同時新羅大將金庾信在南方順勢統一三韓。南方三韓未被高句麗消滅的隱患最終成了致命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