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發給我一個鏈接,點開看到里面有這樣一句:我已經變好了,也已經變老了。
我說:突然有想流淚的趕腳。
朋友:那么容易感動么?
我說: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
這句話出自美國“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jack kerouac(杰克·凱魯亞克)寫的《The Dharm Bums》(《達摩流浪者》):O ever youthful, O ever weeping. 這句話被視為全書的點睛之筆。
我是個淚點很低的人,許多人眼中的小事都可能讓我眼眶濕潤淚流不止。
曾看過一個視頻,幾個不良少年毆打一個小孩子,手段之殘忍此處已不想再做描述,讓人不忍直視。太恐怖了,太沒人性了!
我邊看邊流淚,又憤怒又恐怖,渾身直起雞皮疙瘩。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連我們這些旁觀者都如此心痛,孩子的父母知道后該會多么心疼和憤怒啊!同時,我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他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只希望在他的人生路上,多遇良人,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
有時候,對于一些不良現象,我們是無能為力的。但我們至少可以保有一顆善良柔軟的心,有勇氣譴責,并盡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影響自己身邊的人,積極散發正能量。
有的人,事不關己就高高掛起,信奉“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對周遭的事物冷漠無視,甚至教育自己的孩子“少管閑事”。
世事難料,世道輪回,誰能保證自己就永遠順順當當?不知這樣的人想過沒有,如果他們自己碰到了糟心的事,別人也以一副這樣冷漠的姿態相對,自己又會作何感想?是否會感到世態炎涼冷若冰霜?
壓死駱駝的,有時只需要一根稻草。一個人在遭遇不幸時,苦苦地支撐,本來,還有希望,而周遭的冷漠,成了最后一根稻草,生生將他壓垮。而相反,一份悲憫之心,一句溫暖鼓勵,就有可能讓他重新揚起風帆,乘風破浪。
有時,我看一本小說,或看電視電影,時常隨著情節忽悲忽喜。高興起來,哈哈大笑,手舞足蹈,像個孩子一樣天真。傷心起來,鼻涕一把眼淚一把,抱著紙巾盒,直到看結束,情緒還不能完全平復。
一次,我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兒子在旁邊玩玩具。看著看著,我被劇情感染,眼睛控制不住地開始濕潤。
我沖兒子道:“快將紙巾遞給我!”
他邊遞紙巾邊莫名其妙地看我的眼睛,說:“你怎么啦?為什么哭了?”
我帶著哭腔,指指電視:“好感人,我忍不住了!”
“媽媽,你都一把年紀了,怎么還像個小孩子啊?看個電視都能把你看哭,我也是醉了,唉!”
“像小孩子才好呢,說明我還年輕嘛!哭怎么啦?哭說明我是個有血有肉感情豐富的人,總比麻木冷漠好。”
“你不是教育我要堅強嗎?說不要動不動就哭,你自己怎么那么愛哭,一點也不堅強。”
我哭笑不得:“這是兩個概念,我希望你勇敢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想辦法去克服和戰勝,眼淚解決不了問題,強者不會動不動就哭鼻子抹眼淚。勇敢面對,這是堅強。但人又是感情動物,被感人的人事物感動落淚,是真情流露,說明我們有一顆柔軟的美好的心。若一個人不能被任何事物打動,那樣就太可怕了,那不是堅強,而是冷漠。”
兒子若有所思:“哦……”
有時,我寫故事時,會寫著寫著突然鼻子發酸,有想哭的沖動。為主人公的境遇,為人生的喜怒哀樂。
有時,我回頭看自己的舊文,看著看著,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往事一幕幕,十年前,二十年前……人生無常,悲歡離合,聚散依依,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看著看著,淚水長流,不知不覺。
看書哭,看電視哭,看自己的文章也哭……
老公和兒子對我這種莫名其妙的行為早已見怪不怪,一旦他們發現我有流淚的沖動,立馬條件反射般地將紙巾遞給我,不挖苦,不打擊,不安慰,不言語。
作為一個“沒出息”的人,我想我可能永遠都會這樣天真幼稚下去,不知掩藏,想笑就笑,想哭就哭。
永遠好奇,永遠簡單,永遠充滿對未知的渴望,永遠容易感動,永遠心地柔軟,永遠熱血沸騰,永遠充滿希望。
凱魯亞克在他的另一本書《在路上》中,也有一句經典:I return young, I hope earnestly to start on.
許多人在提到這句時都會熱淚盈眶:我還年輕,我渴望上路。
愿我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