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96-02清明遐想

每到清明,腦海里第一個蹦出來的就是杜牧的那首: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值得慶幸的是我印象中的清明節,在我的家鄉紹興諸暨,大部分時候都是陽光明媚的好天氣。雖是祭祖的日子,悲傷卻未必是主基調,不同時代的清明有不同的過法,帶著時代的烙印和復雜的情緒留在了我們最深的記憶中。

小時候,清明節是去革命烈士陵園掃墓,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感恩英雄先輩們的付出。必然會有少先隊員代表致詞,那一刻是神圣的,內心是激動的,教育是實在的。當然儀式一結束進入自由活動時間后,大家的注意力就全到了嬉笑打鬧了……

小時候,清明節是跟在一群叔伯阿姨后面去野外的墓地祭祖。父輩們兄妹多,一出去就是浩浩蕩蕩的隊伍,最開心的就是我們一群堂的、表的兄弟姐妹們,不用顧忌學習的壓力和父母的眼光,可以放肆的玩耍。在田野里追逐打鬧,挖挖野菜拔拔筍,男孩子喜歡從高高的土坎上跳下來來證明自己的勇氣,女孩子喜歡撥弄杜鵑花。那時候的田野生機勃勃,蛙鳴一片,水稻田里到處是蝌蚪和未孵化的田雞子,密密麻麻看的瘆人。那時候要祭拜好多先人,從太公到太太太公,每年父親都要給我們解釋這些我們素未謀面的先人和我們到底是什么樣的關系。在墳頭,大人們一邊燒紙錢一邊和先人對話:xx,錢不夠我們會燒給你的,你不要像以前一樣太節約,大膽用就是了,另外嘛要保佑徒子徒孫身體健健康康,讀書嘛越讀越好,長大了嘛當大官,當省委書記。也是那時候我們隱約感覺到讀好書當大官是大人們對我們小孩子普遍的期許。但我們的注意力卻惦記著什么時候上完最后一個墳頭,好瓜分那些祭祖用的糕點和水果。小孩子的清明就是那么無憂無慮,小孩子的世界就是如此簡單開心,這是每一個成年人的感嘆。

家鄉的山水

九年前,我大學畢業,已不再是小孩子了。這一年,外婆意外去世。清明祭祖不再是那些遙不可及的太公們,還有最受愛戴的老外婆,心中多了悲傷。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是外婆離世以后才能切身體會的真理。那時候,我和表兄妹們最喜歡到外婆家里聚餐,人基本一個都不少,外婆泡的糖茶,美味的西施豆腐,搶手的干菜鍋巴都是絕妙的回憶。外婆走了,根據地也沒了。即使如此,外婆的影響力還是深遠的,每到清明,大家又能在外婆的面前聚到一起,膝下已有十來個小孩,把墳前的空地擠的滿滿當當,可惜……

四年前,父親因病離世。時間和病魔無情的帶走了我的至親,讓人刻骨的體會成年人的不容易。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愿意相信這一切,直到毛毛豆豆的出生。時間并非只有無情的一面,它可以帶來最壞的,也會毫不吝嗇的饋贈最好的。看著母親開心的帶著兩個小家伙,時不時的和我們講她們的趣事,講她們是如何的古靈精怪,我相信我們已經走出來了。

今年清明一家人出去掃墓,天氣依舊不錯。如今程序簡化,父系這邊就去了奶奶和父親的墳頭,不再講究太公以上了。小轎車直接開到山腳下,不再需要扁擔挑著步行幾里路了。去的小孩子也少了,就只有外甥宸宸和毛毛豆豆。時代在變,不變的是小孩子的童心,一到野外就忍不住奔跑,看到溪流池塘忍不住要扔石頭,看到花兒會喊著去摘,看到蝌蚪群會新奇興奮。在父親的墳頭,我默然無語,內心卻忍不住為他的英年早逝哀傷嘆息,操勞了一輩子的他在剛開始享受生活的時候離開了我們,正應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情。父親啊,如果你還在世,能和外甥、孫女們一起玩耍,該是多么圓滿??!

清明,在這個特殊的節日里思念已故的親人,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缺憾,看著幾個天真爛漫的小孩和充滿活力的春天,我又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時間豐富了我們的經歷,把所有的悲歡離合沉淀在我們的心底,變成厚重真摯的情感,讓我們更加懂得珍惜!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