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動是魔鬼,我為什么會沖動?沖動后為什么會后悔?后悔后為什么又沖動了起來?聽完樊登老師解讀的《不妥協的談判》后,我心里有了一點啟發。
聽到老公沖人的聲音時,我心里會沖的生出一股火氣,接著吵鬧聲一個比一個大。
看到女兒起床磨磨唧唧時,開始我耐心喊叫,見她無動于衷,我的火氣不受控制的往外冒。
別人挑戰自己底線時,心里的也火壓不住。
火氣是發出來了,結果卻不怎么好,離自己最初的目的南轅北轍了。
我怎么會這么沖動?
我或許是著了“部落效應”的魔,被我的情緒給控制了。原來我的情緒易被這5個核心引爆“賞識、親和性、自主權、地位和角色。”我這5個核心需求得到滿足時,心平氣和的我自然會出現。
哪有人成天想著滿足自己的5個核心需求,只有自己學著去釋放它們方是正道。
沖動后為什么會后悔?
沖動中說的話、做的行動會有情緒的成分在里面,會讓自己原本的心意變了質。
比如,聽到愛人懟自己,我們心里會難受,難受的背后是被理解和尊重的需求。如果我們聽到愛人刺耳的話語,我們在沖動的驅使下有了情緒,在情緒的狀態中會做出相應的反擊。同時愛人也會反擊我們,結果兩敗俱傷,我們被理解、被尊重的需求也將得不到正確的表達。
事后,我們思考整個爭吵的過程,會后悔說出的話,于是再次警告自己下次得改。真的有了下次,我們還會沖動。整個循環都處于一種不好的狀態中,沖動-后悔-沖動。
真正的不妥協是自己內心的覺知,知道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周圍的環境,知道自己怎么做。
做不妥協的自己,先關注自己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