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比起皆大歡喜,苦澀的作品總能常存,偉大的作品大都以悲劇收場,或許因為必須要有人向后而生。
? ? ? <活著>是本讀畢有種喝了滿滿一碗中藥還連同藥渣一并吞下的書,合罷,讓人有種找塊糖壓壓的沖動。倒霉的福貴為何天底下的晦氣都讓他沾了?揮霍敗家的富三代,浪子回頭后,沒過幾天幸福日子生命里重要的人都一一去了,到頭來只留下他一個人。每當福貴和福貴們就要看見希望了,這希望就如稻草無可依傍柔弱難生。
? ? ? 余華是犀利的,附以人物如此捉弄,讓可憐的福貴踽踽獨行于天地,又給他好似看淡世事的漠然。作家說,旁觀者看來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可是從他自己的角度出發,他的苦難經歷充滿了幸福和快樂。因為生活是屬于每個人的感受,不屬于任何別人的看法。
? ? ? 或者福貴們已經走在了前列,拋卻所有公認的不幸也有了然于胸的秘密的快樂,屬于他們自己的快樂。
? ? ? 如同悲劇里的人物,人人都該擁有感受幸福的權利,人人都可以為了活著而活著,人人都該保留向暖而生的能力,與外界無關與傳統認知無關,只與內心感受有關。你自快樂何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