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在本雜志上看到的一則故事一直迄今記憶深刻,那些觸動心靈的瞬間就像是在最深的絕望里遇見最美的風景,令你念念不忘,掙脫著心靈的桎梏。
那年他18歲,行兇殺人入獄。從入獄起,再也沒有家人來看望他。同年冬天他收到了母親寄來的繡著梅花的毛衣,并留下一字條讓他好好改造。他理解母親,守寡多年,一人含辛茹苦地把他養大,他卻徹底傷透了母親的心。
六年后出獄回家,卻是生銹的大門,拔高的雜草,凄清荒涼。詢問鄰居,鄰居搖搖頭嘆氣道:“你母親走了。”原來他母親替傷者借債治療,搬到了爆竹廠打工,卻不幸因為火災離世,只留下了幾件織給兒子的毛衣。
震驚、悲拗、悔恨交織,充斥著他每一個蒼涼的細胞,在母親墳前放聲痛哭,長跪不起。
隨后他帶著毛衣遠走他鄉,勤懇、踏實地工作,并經營著一家不錯的飯館。
后來有位老人想給飯館供菜,老人臉上有著溝壑般的疤痕,衣裳襤褸,妻子本想拒絕,但是他卻答應了老人還請老人吃面,因為讓他想起了自己的母親,那為他辛勞了一輩子的母親。
這世上存在著憤懣、傷害、苦痛,卻也不乏著善良、寬宥和慈悲。我們會犯錯,甚至是不可饒恕的錯,但總是還會有人毫無保留地愛你,心疼你,告訴你,只要你回頭,她一直都會在。
小時候,我們多吃點東西,母親就會開心,開始走一段路,母親就豎起大拇指表揚,而當我們生病了,難過了,永遠都有母親的懷抱,那不滅的光,那永遠包容的無條件的愛。
這世上,不論是普通成你我的市井凡人,還是大奸大惡之人,如果要把得與失、愛與恨放在一起衡量,那么我相信愛總是會更有所重,能拂去滿目的悲傷,能化解幽深的怨懟。
正如陳丹燕所說:“愛之于我,它不是肌膚之親,也不是一蔬一菜,他是疲憊中的英雄夢想,是一種不死的欲望?!?/b>
你要知道,痛苦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我們會被困宥于敗局、逼仄于懸崖、淪陷在低谷,但是還有那么一份令我們心生動容,重新燃起對光亮的渴求,對生命的憧憬。
在臺灣,有這么一位專門馴養狗狗的人士找到了新竹監獄的獄長,想讓那些重刑犯加入到馴養狗狗的隊伍中,獄長欣然接受。
剛開始犯人接觸這些狗狗是面無表情,就像例行公事一樣,但隨著時間的沉淀,他們漸漸對這些狗狗上心,認真訓練,狗狗的情緒也會牽動著他們,會鼓勵狗狗,進一步便有進一步的歡喜。
其中有一位犯人,從小就在保育院長大,經常被人欺負、毆打。身上永遠是淤青和干涸的鮮血交織,甚至被人打到整個肌肉組織壞死,后誤入歧途因為吸毒在20歲時入獄。
他很關心自己訓練的那只狗狗,他說感覺狗狗和自己的境遇很像,都是被人拋棄的孩子。但那些狗狗在訓練完畢后就要被送走領養,在狗狗送走的時候那些曾經麻木、呆滯的犯人們也會不舍、會流淚,會一遍遍地撫摸著狗狗,喚著它們的名字,像是相識多年的好友面臨著不得已的分別。
其實他們哪一個不是受到過各式各樣的創傷,或是肉體的虐待,或是心靈的傷疤。
他們與世隔絕,不代表一顆心就此封閉,不會去愛,只是他們的愛很小心翼翼、他們也渴切一份完整的愛。
據FBI心理分析專家調查,在一百多名連環殺手中,他們在童年時代都普遍受過暴力傷害。
若不是命運的捉弄,誤入的歧途,若不是長期環境的幽閉,只要不是麻木不仁,我信他們仍是有血有肉之人,一份單純的愛會慢慢融化著堅冰,用理解、寬宥原諒曾經的錯誤和辜負。
上天給我們的永遠都不是懲罰,而是一場又一場的際遇,即使傷痕累累、滿目瘡痍,總是會有愛拂去苦痛,燒毀你所有的不堪,忘卻你所有的昨天。即使你容顏盡失,仍有人記得你眸子里的華采。
就像那句話:縱使萬劫不復、縱然相思入骨,也會有愛的人會待你眉眼如初、歲月如故。
- END -
「 文:小漫,有態度有觀點的心理情感喵,文章已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