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超級學霸分享會,是1308史上最多人參與的一場活動。小小陋室,悶熱的空間,兩位北大女孩兒兩個小時的分享,當時只覺得像鄰家小妹妹一般淡然美好,回來之后幾個好問題卻一直縈繞心間,令人回味無窮。
趙睿的淡定與平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她說自己幾乎沒有在外補過習,也不喜歡刷題。她很擅長總結(jié)積累、喜歡收集整理錯題,喜歡歸納特定題型;她還很會“利用”老師來幫助自己解決學習上的問題——她是很會思考、很靈活、學得很輕松的學霸。
這一切,源于她的積極主動,她有非常清晰的方向和目標。她在東莞中學實驗班,她用小學、初中時的努力,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個“他律”的環(huán)境。她說:考試時的好心態(tài)來源于充分的準備,來源于建立在復(fù)習好了的基礎(chǔ)上。她展示自己的筆記與成績曲線圖,讓人看到在最優(yōu)秀的群體中,老師和同學是她腳踏實地、全力以赴的最大助因。
她還多次在分享中提到自己的媽媽,媽媽從不給她任何學習上的壓力,媽媽是她高三時期排解壓力的最好對象。我是非常汗顏與觸動的——作為媽媽,我對孩子的批評多于建設(shè)性幫助。如何引導(dǎo)孩子愛學習會學習?如何幫助孩子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大方向上我還需要多下功夫。
陳哲,時隔一年再次見到她,增添了幾分成熟和優(yōu)雅。特別喜歡她展示的豐富多彩的燕園生活。之前就知道這是一個愛好廣泛、很有趣、很有活力、很有思想的女孩兒,但在她炫酷的軍訓(xùn)造型里,在辯論、攀巖社團中,在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中、在自學編程、如何選科、參加英國法讀書會的故事里……她的個性形象更加鮮活豐滿起來。我腦海里不斷顯現(xiàn)的是在看電影《無問西東》時的幾個鏡頭——這不是一個鄰家小妹妹,這是一個有理想有志向有情懷的熱血青年。
她在一年的燕園生活中,對法學專業(yè)的理解逐步加深:最基層的職業(yè)方向可能是律師,法官,接著是立法者,但絕不僅僅如此。她在泰斗教授的人生故事里,看到他們做的不僅僅是一門職業(yè),而是為他人、為公共利益、為社會、為國家的進程起推動甚至影響的大事業(yè)。
陳哲引用了柏拉圖《理想國》中關(guān)于人的三個特性:理性、激情、欲望。欲望是人的生理本能需求,需要理性加以限制;激情是給予我們持續(xù)動力與刺激的東西。三者相輔相成,和諧并進,共同促進我們成為一個有節(jié)制的人,成為自己靈魂的主人。
陳哲說,高中時期,就像大多數(shù)高中生一樣,并不清楚以后要選擇什么專業(yè)與職業(yè),曾經(jīng)一度困惑和迷茫。經(jīng)過一年大學生活的洗禮,她現(xiàn)在認為,高中時期選不出大學和專業(yè)很正常。所謂方向與道路,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只要心中有理想,朝著更好的平臺持續(xù)努力,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我驚嘆于陳哲思想的高度。北大自由的環(huán)境,給予她的不再是知識,而是真正啟迪了她進一步的思考,就像她結(jié)尾時引用的名言:“靈魂的欲望是命運的先知”——或許很多時候內(nèi)心有困惑與迷茫,但其實每個人心里都有答案和方向。高中時期、大一入學初期,陳哲都有過迷茫。未來或許也都還有,但,不怕。因為她在燕園最好的環(huán)境里,有最棒的老師和同學,周圍的人在強烈地推動著她往前走,會不斷引發(fā)思考:我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我能為這個社會為這個國家做些什么?
諶老師點評時推薦了百歲老人楊絳先生的《走到人生邊上》,并再次提及她的人生信條:“人生本無意義,除非你賦予它意義;人生本無價值,除非你去創(chuàng)造價值。”對陳哲的分享給予了高度契合的回應(yīng)——眼中有光,心中有路,腳下有力量。與優(yōu)秀者同行,讓我們一起一直在路上,共同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期待,每一年,陳哲都可以給我們帶來分享。我們能一路見證她的成長,也對我們靈魂的成長予以進化與迭代。
感謝兩位北大才女。祝福每一位孩子新學期新風貌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