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分享《系統之美》這本書,我們繼續分享系統的15大生存法則。今天我們介紹第三個:相信、尊重并分享信息。
前面我們介紹了,信息流是系統的高杠桿點之一,一個系統的功能失調,很多情況下是因為信息的缺失而導致的,所以及時、準確、完整地在系統中傳遞,整個系統就能做得更好。
信息對于一個系統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從某種程度上說,信息是一種權力。在今天是這樣,在古代也是這樣。在古代皇帝、帝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掌握了關鍵的信息,成為了一個國家治理系統中的信息樞紐。很多關鍵信息都只有皇帝一個人掌握,這讓皇帝擁有全局視野,能掌控下面群臣的動向,形成權力制衡,這有利于皇帝的集權統治,這時候信息是很有用的權力工具。
但是缺乏信息的透明和流動性,信息就很容易變質。皇帝雖然掌握了關鍵信息,但是很多信息都是至下而上傳遞到皇帝這里的,在逐級往上匯報的過程中,很多信息都是單向流動的,也缺乏透明的傳輸機制和審查機制,因此信息到達皇帝手里的時候,往往已經和真實的情況相差甚遠了,這樣其實皇帝反而被隔離在真實世界之外了,比如當初趙高蒙蔽秦二世,以至于外邊都已經打得天翻地覆,不可開交了,秦二世還以為天下太平,秦二世反而成為了信息的孤島,所以,信息也是一把雙刃劍。
在企業管理中其實也是一樣的,在過去企業信息化還不那么好的時候,其實很多管理者看起來有能力,其實只是因為掌握了關鍵信息,和其他人有信息差,才擁有了決策和判斷的能力和權力,但這和真正的管理能力是不一樣的,過去的很多管理者,只是因為擁有了信息,而顯得有能力。
不過,在今天的企業管理中,信息化就已經做得非常好了。各種及時溝通軟件,各種企業內部協調軟件,各種信息化平臺,幫助企業內部信息及時、準確、完整地傳遞。但這也今天的管理者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為今天在企業中,信息不再是一種絕對的權力,基層員工所掌握的信息,并不一定比一個中層管理更少。
所以,管理者真正的能力,不再是基于信息的簡單判斷,需要對信息的提取、分析有更高的要求,這更多體現在思維能力上,而這個時候,系統思維能力就非常重要,同樣是看到一張公司的數據報表,可能員工看到的是數據報表對部門和自身的關系,而管理者需要看到數據和公司系統,各個部門,甚至和整個公司的戰略目標之間的關系,同時可以根據前面我們說的各種系統杠桿來進行綜合判斷和決策。好了,這是我們介紹的第三個系統生存法則:相信、尊重并分享信息。
接下來,我們來分享第四個系統生存法則:謹慎地使用語言,并用系統的概念去豐富語言。關于語言的重要性,我之前分享很多內容,從維特根斯坦的語言分析哲學,到喬治·萊考夫的隱喻對語言的塑造。我們通常認為,思想能認識事物的本質,而語言是思維的表達。但實際上從事物的本質、到思想,再到語言,并不是一個呈現的過程,而是充滿了誤解和偏見。且不說我們的思想并不能完全表達事物的本質,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是非常有限的。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語言表達也非常有局限性,我們并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大腦中的思想。你可以用語言來盡可能詳盡描述一件事物,一個人,你會發現,窮盡自己的語言,你也無法完整清晰地,不見偏見地描述一件事物。這是由于我們語言本身構成的方式所決定的,概念是語言的基本要素,但是概念是對客觀事物的抽象,前面我們在講康德的邏輯學思想的時候就講過,概念的形成經過了三個階段:直觀、比較和抽象。抽象的意思是,抽離了事物的表象,抽離了事物最直觀最真實的部分,所留下的東西才是概念。
比如我們如何產生“蘋果”這個概念的?
我們觀察了很多具體的蘋果,發現很多蘋果有類似的地方,顏色、形狀、大小、口感和氣味等等,我們對比這些具體蘋果的相同和不同的東西,然后去掉了它們之間不同的部分,比如每個蘋果口感不一樣,大小形狀也不一樣,然后我們才“抽象”出了一個“蘋果”的概念,任何概念都是抽象,換句話說,任何概念都和具體的蘋果是不一樣的,是有差異的。越是抽象的概念,它所描述的具體的內容就越少,比如水果的概念和蘋果的概念,動物的概念和人的概念都是如此。
因此我們在使用語言來描述事物的時候,其實并不能完全清晰地描述事物本身,這還沒有包括,我們在運營語言的時候,添加了很多主觀的價值觀,以及情緒和情感在里面。另外,語言反過來其實也會影響我們的思維,或者說語言也會限制我們的思維的關注點,比如,當一個社會里面,人們在不停談論“生產力”、“效率”,而很少使用或者很難理解“適應力”的時候,那么整個社會就會變得“更有生產力”,但是“適應力”卻降低了。
所以,作者告訴我們,要謹慎地使用語言。
那如何理解“要用系統的概念去豐富語言”呢?因為,語言的豐富程度,其實能代表一個人的思維精細度,比如一個優秀的心理學老師可以用幾十個詞語來準確區分一個人的情緒,一個優秀的設計師能區分七種不同的藍色,而一般是只能區分淡藍色和深藍色。
對于語言的豐富度,我舉一個例子,最近在解讀儒家思想家荀子的思想,在荀子的《荀子·榮辱》一篇內容中,荀子用了近百個詞語來區分君子和小人的各種品質,明智、忠誠、謙虛、淺陋、仁義、單薄、安定、放蕩、窘迫、慎重等等, 其精細程度讓人非常震撼。愛斯基摩人可以用幾十個詞語來形容不同的雪,是因為他們曾經深入研究和學習如何充分利用雪。
在我們的文化中,對父親的稱呼就有數十種之多,這也是因為我們對家庭倫理有深入研究。我們對事物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就反應在語言的豐富度上,所以作者說,尊重語言的第一步是盡可能地保持它的真實、具體和有意義。第二步就是擴展語言,使其能反映我們對系統清晰地、深刻地理解。好了,今天我們分享了兩個系統生存法則:信息和語言,希望對你有啟發。
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收藏,并持續關注我,我們下一篇文章見。